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题访问
交流联谊无可厚非 取消茶歇不可取——专访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
发布时间:2013-05-13  更新时间:2013-05-13  作者:  点击次数:5238

“国八条”出台后,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议、没有实际内容的庆典活动取消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不见了,这都是好事。对于我来讲,至少不用参加那些本来就没必要举办的活动了。

 我曾在多个场合讲过,各种形式主义,大多是主办方为了掩盖其会议质量的虚弱而采取的自欺欺人的做法。参会者是会议这个无形产品的真正消费者,参展商和买家、观众则是展览的最终顾客,忽视参会者、参展商以及观众的真实需求,不在满足顾客需求上竭尽全力,尽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结果就是被消费者抛弃。说白了,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或服务,要的是这个产品或服务带给他的效用。效用高低,可以简单说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除非市场上没有竞争产品或替代品,否则消费者对质量低下的产品和服务就“用脚投票”,国人热衷于到境外购买奶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会议、展览的主办机构,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协会和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会议或展览的质量,主办机构是否高度负责(比如,是否为了制定一个多数人感兴趣的议题而多方咨询,而不是因人设定议题),眼界是否开阔,预算是否充足(比如,是否能请到高质量的主持人和演讲人),日程是否科学合理,工作人员经验丰富与否,市场营销和组织技能的高低,等等。这些综合因素加上会议展览承办机构的服务质量,构成了这个会议、展览的整体质量。

 不断分析消费者需求,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投其所“好”,自然能让潜在消费者变成真正的消费者,现有的消费者变成忠诚消费者。那么,不妨问一下,会议消费者到底要什么?其真正的需求到底有哪些?

 依我看来,一个参会者抽出时间(往往要搭进去宝贵的周末),花费银子若干,千里迢迢奔赴一个会场(出门可不是什么享受,飞机不误点的少,高铁发生事故时挺危险,各地都惊人的堵车),主要目的有三:一是获取知识、信息,接受教育,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进行台上和台下的互动讨论。这个可以用“学知识”来概括。二是推广自己所在的组织,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意图获得客户。“卖东西”也是一个参会目的。三是结交朋友,认识客户,进入一个行业、被行业所了解,就需要进入一个圈子,而这个圈子不但能帮助自己搭建人脉,也可让自己所在的机构和机构所从事的业务和服务被业内所了解,继而被更多的人认同、购买。因此,“认识人”是第三个参会目的。

会议进行中,专家、企业高管、政府官员都站在(坐在)台上,参会者坐在台下,大家都忙于听会,根本无缘得以交换名片,更遑论探讨交流了。

参加一个会议,什么时候有机会认识人呢?答案是,会议安排的茶歇、酒会、宴会和其他活动,如外出参观、比赛等。这种时段不但能让参会者有充足的时间跟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近距离地交流,面对面探讨问题,解决疑问,补充加强“学知识”;还可借此机会找到生意伙伴,找到买家和卖家,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洽谈,有助于实现“卖东西”;更可维系老朋友,结交新朋友,跟业内知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政府高官一起合影、发微博,跟偶像级人物把酒言欢、谈笑风生,会后时不时回味一下这种愉悦、难忘的经历,不亦快哉?“认识人”是人们交往的目的,自然也是参会者的需求,尤其目前网络发达,人们大部分用短信、微信联络,见面少了,面对面聊天交流的愿望更强了,因此,交流联谊这个应该有,也必须有。

最近,我参加了有限的几个会,发现主办方都因噎废食地取消了茶歇和酒会、宴会,原因大家当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了交流、联谊,我们还愿意出门参会吗?


上一篇: 中国展览业新一轮发展不重复已有方式——专访2013年度UFI全球主席陈先进
下一篇: 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永立潮头——专访山东舜和国际酒店总经理陈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