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题访问
“八项措施”运筹帷幄 慕尼黑上海决胜千里——专访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维强
发布时间:2012-11-26  更新时间:2012-11-26  作者:  点击次数:5147

    在知名国际会展机构历任高管的罗维强,日前正式就职于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尼黑上海)。对于这位身经百战的马来西亚人来说,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将一家发展成熟的外资展览公司推向新的高潮,而对于慕尼黑上海而言,这将是一次市场大考与转变。有关慕尼黑上海发展的走向,罗维强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意在打造国际本土化的领先展览公司,为客户开发全球市场提供解决方案。”

    关于定位

    记者:您认为慕尼黑上海在中国会展行业里处于什么水平?

    罗维强:在业界,慕尼黑上海以举办专业展会为主要业务,以举办消费类展览为次要业务。在展览行业里,慕尼黑上海所举办的展览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可以说,我们考虑到企业多方面的需求,所以得以持续发展、壮大。

    记者:您对于慕尼黑上海展览公司未来的定位?

    罗维强:展览行业在发展中,展览会每年都有所改变。刚才我提到,消费类展会不是我们的主要业务,随着公司发展的需要,未来几年内我们会在举办消费类展上有所突破。这只是公司业务定位方面的突破。就公司整体而言,我相信慕尼黑上海将持续致力于帮助客户开发全球市场。

    记者:众所周知,慕尼黑上海在国内以举办专业展览会闻名。在您看来,慕尼黑上海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罗维强:中国市场对慕尼黑上海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直活跃在这个市场上,已超过11年之久。发展至今,慕尼黑上海核心竞争力就是形成企业品牌与展会品牌并驾齐驱的发展理念。另外,在人才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卓越,我们的员工与团队——勤奋、和谐,公司注重个人的智慧拓展和进取,以实现企业的成功。

    关于发展

    记者:与其他在中国的跨国展览公司相比,慕尼黑上海的发展似乎过于保守,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罗维强:我觉得慕尼黑上海保守是有依据的,事实上,国内德系展览公司都很保守,但这类展览公司做事很细致、很认真。慕尼黑上海的发展是稳固的,公司战略也在针对从“保守”变“积极”做出逐步的调整:从市场发展角度来考虑,我们在不排除移植总部品牌之外,会继续开发一些具有市场潜能和在中国有一定市场的展览会。无论如何改变,我们的观念是不变的,就是把解决方案和服务带入新兴市场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慕尼黑上海在中国有很强大的服务基础和团队,因此,我们的策略是利用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知识,满足客户的需求。

    记者:您上任后将如何改变公司现在的市场格局?

    罗维强:我提出了8项主要策略,针对每个展览发展的需要以及行业,我们采用不同的业务策略去开发。一个展会从无到有,一般会经历市场调研、落实等过程,对于这种“保守”的做法,我们会采用更多新的手段和方法把一个新的展会做好。当然,包括与一些伙伴联合举办展览,把一些原有展会合并、并购等。做展览没有捷径,基于慕尼黑上海对市场需求、客户需要的深刻认识,在举办展览会过程中我们会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改变。

    但我认为,如果想要改变市场格局,最首要的就是公司能让现有员工有更好的发展,让他们自身的能力得以更大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团队。如果公司有更大规模、更多数量的项目,就要求公司不仅要在员工人数、员工工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更要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让员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样,公司才有足够的力量开拓和管理新的项目,从而使业绩在整体上有一个大幅提高。

    关于并购

    记者:并购整合是会展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深耕展览行业的一大利器,已有很多展览公司在不断地并购中国行业大展。您如何看待会展业内并购行为。

    罗维强:并购展览会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展会项目很多。在许多人眼里,并购是大鱼吃小鱼,是资本运作。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并购应该是强强结合,即1+1>2。并购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使整个产业链生态成熟,解决了参展商和观众群体的需要。

    记者:慕尼黑上海是否会在并购展览会方面有所安排?

    罗维强:展会并购是我所提出的8项公司发展策略之一,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慕尼黑上海也会在并购方面有所动作。就目前而言,慕尼黑上海积极开发展览市场,例如:在北京,我们参与啤酒饮料展的举办;在上海,我们参与环保展的举办。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合理的、适当的、共赢的项目,慕尼黑上海都会积极参与。

    记者:如果慕尼黑上海选择并购一个展览会,您选择什么行业的展览?您注重展览会哪一方面?

    罗维强:从大方向来讲,首先要考虑展览会是否有发展空间,并购后能否做大做强。从并购对象来讲,我希望选择在人员、能力、背景方面都适当的合作伙伴,并购后双方优势整合,展会质量能有所提高。当然,合作还需要双方都有诚意。在这些基础上,慕尼黑上海会选择发掘有潜力的行业展览会。例如,中国的汽车展览会已经相当成熟,北、上、广、中西部地区都有大型的、成熟的展览会,我们可能就不会选择并购。展览会的发展速度必定与国内行业发展速度成正比,但即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我们仍然会有机会介入。对于慕尼黑上海来讲,我们会在时机恰当的前提下,将我们认可的展览项目落实下来。

    关于创新

    记者:在业内,对一个成功展览会的评价标准包括展商、专业观众数量、展览会规模等。以您过去的工作经历,您认为一个展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罗维强:展商、专业观众数量、展览会规模等均是衡量展会成功与否的重要且硬性指标。但展会能否长久发展,还取决于展览会的功能。一个展览会的定位可能是新产品发布的平台,也可能是企业开发市场的平台等。参展商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展,展会让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这是他们评估展览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参展商才是展览会成功与否的裁判。


上一篇: 参展是一种投资不是开支——专访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永远名誉主席朱裕伦
下一篇: 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永立潮头——专访山东舜和国际酒店总经理陈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