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乌洽会为新疆对外开放插上双翅
发布时间:2008-09-01  更新时间:2008-09-01  作者:乌洽会办公室主任 李建新  点击次数:5309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乌洽会连续成功举办第十七年。在历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内外、省内外方方面面关怀支持下,今天的乌洽会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知名的国家级展会,成为享誉中西南亚、俄罗斯的国际性展会。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乌洽会走过的实践路程,实现了李鹏总理关于:“乌洽会要一年一年办下去,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的要求。
      一、乌洽会的创办和成功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必然
      乌洽会创办于1992年,策划运作于1991年下半年,它是我国对外开放大潮涌动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潮迅速进入新阶段。而江泽民同志亲临新疆阿拉山口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铁路通车剪彩,吸引了世界和全国的目光。1991年时,中国除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哈尔滨边贸洽谈会、上海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外,在西部省区还没有任何外向型经贸洽谈会。而1991年8月前苏联的解体所形成的国际市场变动,迅速把新疆推到了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1991年10月14日,李鹏总理在参加第70届广交会接见各省区市负责人时第一次宣布:我们不但要办好广交会、上海华交会、哈尔滨交易会,还要办好乌鲁木齐的交易会。来自中央和国家高层的声音使新疆人感到惊喜,更使全国和世界为之一震。
      紧接着中央1992年初决定对乌鲁木齐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国务院(1992)61号文件决定赋予新疆对外开放八条优惠政策,自治区党委迅速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方针,首次提出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对外开放新思路。宋汉良书记、铁木耳·达瓦买提主席、王乐泉常务副主席、自始至终亲自动员组织了首届乌洽会的筹备工作,确立了乌洽会的办会宗旨:发展地边经贸、广交内外朋友、树立开放形象、推动各项建设。国家外经贸部领导和工作组坐镇乌鲁木齐进行指导、帮助。
      1992年9月2日,首届乌洽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时任总理李鹏同志亲临剪彩祝贺,全国20多个省市组成的68个交易团,600多家企业与38个国家地区的2000多外国客商云集乌鲁木齐,成就了新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贸盛会。这时候,所有的数字已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盛会所反映的开放潮流已势不可挡。举办乌洽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填补了我国西部没有国际性展览会的空白,以乌洽会举办为标志,中国向西开放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中国的全方位开放以东(华交会)、南(广交会)、西(乌洽会)、北(哈洽会)四大交易会的布局,展现在世界面前。
      1992年乌洽会的创办是新疆向西开放划时代的一年,是新疆对外开放大踏步前进的一年。乌洽会应向西开放而生,为向西开放而立,促向西开放为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面向中亚为主、全方位开放的定位。十几年以来认识一直不断深化、内容一直不断丰富、措施一直不断完善。
      1992年外经贸部确定乌洽会的名称是“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是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洽谈地边易货贸易和经济合作为主。1994年对外经贸部批准,将乌洽会名称改为“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乌洽会的邀请对象和洽谈内容进一步拓宽。经过十七年的实践,乌洽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开拓中亚市场为主,与放眼全球市场相结合;以扩大内地省区市的经济合作吸引内资为主与国内商品贸易相结合;以边境贸易为主同时与现汇贸易相结合;以出口贸易为主与鼓励外国进口相结合;以吸引外国地区投资为主与走出去拓展境外投资相结合,从而使内外贸、内外资在乌洽会上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长期以来行业、地区、部门分割的传统。关于乌洽会的这一特色,中央政治局常委、区党委王乐泉书记在第十届乌洽会上做了这样的总结:“我们的乌洽会之所以在全国有生命力,在于我们对乌洽会的定位,从实际出发,方向定的准确。我们的乌洽会既是对内开放的,又是对外开放的;既面向外贸,又面向内贸;既有国内企业,又吸引国外的企业来参展,这是别开生面的”。正是这一高瞻远瞩的定位,赋予了乌洽会最大的活力和丰富的内涵,使乌洽会在全国众多同类展会中独树一帜。
      二、乌洽会为新疆对外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评判一个展会是否成功,要看它的规模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扩大,客商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增多,成效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显著,名气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增强。而一个成功的专业展会,往往是依托产业、服务产业并发挥促进产业、提升产业的作用。乌洽会正是依托新疆对外经济这个大产业,为新疆全方位开放发挥了服务的作用、促进的作用和提升的作用,其直接效果表现为带动人流、促进物流、吸引资金流,扩展信息流。
      人流是商贸兴旺的前提,人气是展会成功的基础。17年来,乌洽会的展览规模从最初的800个增加到2000多个,参展企业从600多家增加到1100多家。每年乌洽会邀请来的国内外参展团40多个,代表团20多个,中外客商3万多人,参观人数超过10 万人。每年乌洽会是20多个国内省区市、十几个区内地州市 、十几个兵团分团、30多个国家地区这四个方面客商的大聚会,这么多的客商从不同的地点,在同一个时间,汇集到同一个地点,自然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商机。国内外客商对乌洽会的认可,乌洽会的这种聚合力充分体现了展会聚集人气的功能,是乌洽会最成功、最有魅力的表现。由于人员众多,乌洽会期间宾馆爆满、交通紧张、服务业兴旺成为乌鲁木齐市难得的景观。为了控制人流入馆参观,大会组委会有意提高了门票价格,竟然更增加人们的好奇,使50元一张门票销售火爆创造了国内同类展会的奇迹。
      物流是经济活力的表现。洽谈商品贸易是乌洽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前十六届乌洽会国内外客商共签订对外贸易合同金额213.5亿美元,签订国内贸易合同金额1270.03亿元人民币,贸易合同年履约率在60%以上,有力促进了国内、区内商品的出口和国外商品的进口。使新疆成为向西出口商品的集散地和向东输送进口商品的大通道。1991年新疆进出口总额是4.5亿美元,召开乌洽会的1992年猛增到7.5亿美元,其中边贸额增长近两倍,边贸在我区外贸的比例中上升到42.7%,奠定了新疆边贸的重要地位,随后连年创新高。2007年新疆对外贸易总额达到创记录的137.2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18.3倍,进出口额列全国第15位。在12个西部省区中,新疆出口额名列第一。这一成果与乌洽会的贸易促进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正是乌洽会使中国内地和新疆本地的商品聚集在乌鲁木齐,是乌洽会使大批外国客商来到新疆采购,并把本国的原材料商品源源不断带到新疆,送到内地,是乌洽会把内地客商介绍给外商,把内地客商的商品、经销点、加工厂和分公司留在了新疆,使中国内地商品通过新疆的通道走进中亚、俄罗斯、以及西亚、南亚和欧洲,成为新疆外贸出口商品中的主要构成。正是乌洽会使新疆的企业结交了大批国外客商,学会了出口自己的商品,也出口别人的商品;进口自己需要的商品,也进口别人需要的商品。乌洽会带动了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物流涌动,也奠定新疆对外经济活跃的基石。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新疆缺乏资金,需要资金,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新疆经济都需要注入血液。乌洽会招商引资功能在这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新疆对外开放既包括对国外开放,也包括对区外开放,而如何对区外开放,加强新疆与内地省市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经济合作,乌洽会最先进行了大胆尝试。按照我国部门分工和行业划分惯例,外贸内贸是分开的,外资内资也是分开的,乌洽会作为以外贸外资为主要内容的洽谈会,要不要洽谈内联、内贸?自治区领导从新疆实际出发,很果断给乌洽会一个崭新的定位,从第二届开始就把内联合作纳入乌洽会,并逐步成为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打破行业分割、在展会上统一内外贸、统一内外资的做法,在国内经贸交易会中是创新最早的。正如乌洽会常务副主任胡伟副主席所概括的那样:“乌洽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为主的外国交流合作的平台;二是新疆与国内省市交流合作的平台。”实践证明它不但为乌洽会带来活力,也为新疆开放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前16届乌洽会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金额68.43亿美元,一大批三资企业落户新疆。通过乌洽会吸引新疆与内地省市经贸合作,引进内资和项目是乌洽会的创举。十六年来乌洽会共签约内联合作合同金额4546亿元人民币,实际引进到位资金1541亿元人民币。合作的领域涉及农业开发、矿业开发、生态环保、旅游开发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陆续扎根新疆。集中反映了东西部省区市联合参与西部大开发、合作开发新疆的热情,也为新疆引进资金、开发开放增添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信息流与开放度是相互作用的。90年代初新疆信息还很闭塞,观念比较陈旧,新疆不仅缺资金,更缺乏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思维。乌洽会的召开,为新疆吹进一股改革开放的清风,中外客商在乌洽会期间展示、洽谈、交流,直接开阔了新疆人的眼界,带给新疆人一种崭新的观念和思路。新疆人从展位的装修开始认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从广告的宣传战中体会到商业竞争的激烈,从谈判的对手那里首先认识到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从成功与失败的交易中积累了经验,锻炼出人才。每年乌洽会在带来很多新客商、新产品的同时,总会带来更多新观念、新做法,特别是2001年开始举办的“乌洽会经济论坛”及近几年连续举办“中西南亚区域经贸合作高层论坛”,更提供了理念、观点及战略交流的舞台,乌洽会把展览洽谈和会议有机结合,使人们在收获物质成果的同时,也获取到精神的食粮。
      乌洽会不仅是商战的舞台,也是新闻媒体的战场。新疆的媒体、国家的媒体,还有周边国家、港澳台的媒体,每年都不会放过乌洽会。在每年这一段时间,新闻媒体投入了最多的版面、画面,派出了最精良的记者队伍,使用最先进的设备手段。汇编成书的《乌洽会好新闻》评选就是最好的见证。乌洽会早在1997年就开通了乌洽会电子商务官方网站,运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对外宣传,目前这一网站已成为乌洽会实体展会的重要补充和延续,众多上网企业常年在网站上展示商品、洽谈贸易和经济合作项目,“网上乌洽会”使乌洽会实现了永不落幕。乌洽会有一个口号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这其实早已不是口号,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正是十几年乌洽会不间断的对外宣传、招商招展,使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中亚、走向世界,也正是千千万万的国内外客商通过参加乌洽会的亲眼目睹,对新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信息从来都是双向流动的,开放畅通了信息,信息促成了更大的开放。
      三、乌洽会是新疆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办一个展会容易,办好一个展会不容易,持续办好一个展会更不容易。乌洽会连续十七年坚持定期定时举办,越办越火,已经使国内外客商形成习惯,每年9月1日相会乌鲁木齐,即使有恐怖事件和SAS干扰也从未间断。乌洽会的持续运作提高了新疆举办国际大型商务活动的组织水平,经过十七年的努力实践,我们已经走出一条符合新疆实际、适应国际化大型会展举办规则的路子。2005年担任乌洽会常务副主任的陈雪副主席把乌洽会持续举办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五个好:有一个多年形成的好的工作基础,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好的工作机制,有一个具有很强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好的工作班底,有一个认真细致雷厉风行的好的工作作风,有一个国内外客商积极参与,各部门大力支持的好的工作氛围。
      (一)政府主办而不操办,积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自治区党委、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乌洽会实施了强有力的领导,特别在展会定位、组织体制和财力等重大决策上对乌洽会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自治区主席一直担任乌洽会领导委员会主任,乌洽会领导委员会汇集了自治区、兵团、乌市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乌洽会总体工作方案》每年都是以政府红头文件下发;首届乌洽会财政就拨款900多万元改善展馆条件,随后连续8年每年拨款并拔专款支持新馆扩建、设备更新;从1994年起将“自治区展览馆”整体移交给自治区外经贸委,成为乌洽会的常设会址。乌洽会基本成熟后,又积极开始转型和建立新机制的探索。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乌洽会办公室,使办展临时机构转为常设机构,把具体展览事务工作交由专业机构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会的专业化和工作效率。1999年乌洽会领导委员会秘书长不再由政府秘书长兼任,而交由承办单位领导担任,完成了政府退出展会第一线的转型。从1994年开始,政府财政对乌洽会的拨款就逐年减少,1999年就提出乌洽会要逐步实现两个过渡:一是由行政办会为主向市场化办会为主过渡;二是由政府的办会机构为主向经贸部门的办会机构为主过渡,明确提出从2001年第十届开始政府不再拨款,乌洽会要实现以会养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乌洽会组委会采取一系列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扩大展览面积,增设中心展区,实行优位优价;门票证件成为有价证券,广告赞助委托企业运作,积极扩大收入;工作机构由最初7个减为4个,工作人员大幅减少。在展馆旁建设乌洽会服务中心,改变租宾馆办公的老办法。乌洽会一改政府办展羞于谈“盈利”,不讲经营成本的老观念,提倡一切筹备工作重效益、重效果,提倡有效服务,有偿服务,不搞形式主义,不做随意项目。从2001年至2007年,乌洽会在没有财政补助的情况下,成功举办了七届,实现了自负盈亏,略有节余,成为全国少有的政府财政不拨款的综合性展会。实践证明:乌洽会没有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持续的。
      (二)坚持“务实、创新、规范、节俭”的办会方针。在总结前几年办展经验的基础上,从1996年第五届乌洽会开始,自治区政府确定了“务实、创新、规范、节俭”的八字办会方针。历任九届大会秘书长的张野同志曾做过这样的概括:务实是办会的宗旨,创新是灵魂,规范是要求,节俭是保证。
务实是乌洽会的宗旨,体现了中央领导“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乌洽会的务实主要体现在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干实事,讲实效。每个展会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新疆的展览区情是市场小且分散,产业单且薄弱,展馆少且陈旧,距离远成本高。针对这一实际,乌洽会在定位上把劣势变成优势,立足新疆放眼中西亚,以亚欧大通道吸引了参展商。根据展馆乌洽会不够用,会后又闲置的实际,自治区政府采取逐年扩大规模的务实做法,三次拨款改善了展馆软硬件条件。对于大家十分关心的展会的规模、人数、成交、履约等数据。乌洽会有专门的业务统计组负责汇总发布。乌洽会结束后,各级领导都强调抓好履约,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抓落实,尽快使成交额变成贸易额,合同额变成实际到位资金。据统计,十六年乌洽会内联引进区外资金到位855亿元。正是这种实际的参展参会效果显示了乌洽会的魅力、吸引力,同时弥补了新疆展览市场的缺陷。
      创新是乌洽会的灵魂。任何展会都是总结前一届的经验,不断进行改进而成熟的。乌洽会的时间从8天缩减到5天,乌洽会的内容从单纯外贸改为内外贸相结合,内外资相结合;乌洽会的参展主体从单一的国有企业扩展到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大量的民营企业。从93年国外企业参展开始,每年均有外国和港台企业亮相乌洽会;乌洽会的活动从主要是展览变成会展结合,中外企业家见面洽谈会、驻外商务参赞报告会、中外各类推介会、乌洽会经济论坛、乌洽会中西南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此起彼伏,迭出高潮。正如连续十七年担任乌洽会副主任的李东辉同志所说:“体制创新是增强乌洽会活力的动力。”乌洽会的办会体制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从五省联办到一省独办,从一家承办到四方承办,特别是在招商招展中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对国内外机构和展览公司组团参展制定了责权利统一的制度,使国内国外的政府商务机构、中介组织、展览公司名正言顺的参与乌洽会招商招展,形成了政府机构、中介组织和展览企业三种力量的合力。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正是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机制造就了乌洽会连年展位供不应求、好位难留,百分之百销售的局面。
      规范是乌洽会的内在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展会是各种力量的聚集地,也是各方利益的交汇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求可诉实为重要。从1994年开始,乌洽会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后每年都修订补充后以《文件汇编》和《乌洽会指南》的形式出版,发送到每个组织单位、参展单位和服务单位。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规定保障利益,使大家养成了遵规守矩的好习惯,形成了一些大家公认的市场原则:如参展参会客商一律平等,内外价格统一;参展自愿,退展自由,先来先得;拥有权力必须承担义务,信守承诺,违约受罚等等。在规范的要求下,法制的民主的透明的管理还体现在大会始终把保证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障任何人有投诉的权利,大会为每个参展参会者购买保险,都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体现。
节俭是乌洽会的重要保证。不图形式,不讲排场,开源节流是多年乌洽会的好风气。乌洽会的开幕式、开幕酒会隆重热烈而俭朴,花钱很少,效果很好。乌洽会对中外客商有统一的接待标准,绝不随便免费接待。乌洽会的展位不免费赠送,不随便降价,参展商一律平等。从大会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享有同样的补助标准。最初乌洽会工作人员2000多人,现只有400多人(含保卫人员)。大会制定的《工作人员包干经费办法》做到定岗位、定人数、定费用、定上会时间。大多数工作人员不住宾馆,不安排专车。正是这种勤俭办会的作风,使乌洽会的财务不仅维持了年年办公的正常运转,而且为扩大再生产积累了实力。
      (三)展览会必须以企业为本,服务至上。展会主办承办方,实际上就是服务商。参展企业是上帝,参会买家是上帝的上帝,而承办机构就要全心全意为参展商、参会商服务。多年来,乌洽会按照国际展览通行原则,每年都征询参展参会客商的意见建议,改进服务工作。全力推行国内外招商招展代理制,大批国内外商务机构和企业(不分大小先后、不分所有制)以合约形式成为乌洽会的国外协办单位或国内组团单位,成为乌洽会稳定的合作者。大会多次推出简化手续、便利客商的措施。把乌洽会服务中心建在展馆门口,在展馆中心位置设置布展一条龙服务台和“外商服务站”,从2007年开始专设“外商服务组”,在乌市十大宾馆设“外商办证处”,把对外商的邀请、签证和办证合为一体,提供更直接便利快速的服务。为了中外客商更方便直接交流,大会免费为参展参会客商提供推介洽谈服务:举办“中外客商见面会”、“乌洽会经济论坛”和“周边国家商务参赞座谈会”、“中西南亚区域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为鼓励各方,每届乌洽会都为组团方设“最佳组织奖”,为服务单位设立“最佳服务奖”,为参展企业设立“最佳布展奖”、“名优商品奖”,经专家评选和公众评选后由大会颁奖。《大会文件汇编》、《乌洽会指南》每年7月就寄送给各交易团和参展企业,《乌洽会会刊参展商名录》以中文、俄文、英文编印,免费在大会期间乌洽会电子商务网和全年招商活动中向国内外客商赠送。大会期间,大会宣传办邀请的几十家中外媒体500多名记者活跃在会场内外,参展参会企业成为各类媒体聚焦的中心。
      2008年是奥运之年,乌洽会将迎来新的一届,尤其值得纪念的是,2008年国家商务部已正式批准主办乌洽会,这是商务部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推进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对乌洽会地位作用的肯定,是乌洽会办会层次的提升。可以说乌洽会刚创办的前三届一直是当时国家外经贸部一手扶持的,时隔15年,历史又回到了起点,但这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标志乌洽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的乌洽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方面如何不断创新、提升水平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随着不久新疆新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乌洽会一定会在国际市场大开放的蓝天上展翅翱翔。

上一篇: 北京奥运经济发展与展望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