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7年第一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作为起始点,宁波会展业已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10多年来,宁波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从弱到强,会展与市场、会展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创造了中国区域会展业发展中富有特色的“政府强势推动,市场灵活运作”的“宁波模式”。宁波市会展业出现了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
像宁波这样的中等城市,会展业能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角色定位。
着眼高起点大手笔筹谋会展业布局
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展会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公共性功能。因此,衡量它的成功与否,不应仅以它本身是否赢利作为唯一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它的公益效果和社会效益。正是由于会展业公益性和赢利性并存,政府在其初创阶段应给予适当的支持,要“扶上马,送一程”。政府的适当介入,可以大大缩短会展的培养期,有利于会展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政府有责任对会展业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好游戏规则,并当好裁判,使行业内有序竞争、合理竞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着眼于高起点、大手笔筹谋全市会展业的总体发展布局,成立了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完善了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协作互动的会展工作机制。投资18亿元成立了国际投资公司,规划建造3平方公里的会展中心,其中1.2平方公里已经启动。出台了《关于加快宁波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召开全市会展工作会议,把促进会展业发展作为全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战略来重视,把宁波会展业的定位在长三角南翼的会展之都。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会展办大活动办主任张松才说,到2010年,宁波将形成以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市区及县(市)、区专业展馆为辅助的一核多馆的场馆布局。“一核”就是宁波会展核心园区,包括宁波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贸易常年展览中心、办公楼、宾馆等会展服务设施。“多馆”就是除核心园区之外的场馆。同时,政府利用展会体现政策意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多种社会效益,包括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向中小企业倾斜等这些依靠市场达不到的社会经济目标。
运用法制政策手段规范会展市场
在会展业比较发达的时候,需要政府运用法制、政策手段来调控,规范会展市场,避免出现会展市场混乱的局面。为了让信誉好、效果好的展会脱颖而出,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展会的评估机制,明确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对展会的质量和展览公司的资质进行市场化、动态化的评估和认证等,使会展业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了积极鼓励和支持会展业发展,宁波市出台了《鼓励支持促进会展业发展若干意见》,积极引导国内外会展机构和企业来宁波建立会展企业,承办会展。还设立了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拨专款重点扶持符合宁波产业发展的会展项目。
对新展馆运营,宁波市政府提出了“以三无换三有”(即展馆经营无成本、无利息、无折旧,换取有展会项目,有良好的管理和有能力自负盈亏)的政策,这种将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让不同会展公司主体介入的做法,开了国内展馆经营的先河。
为规范会展秩序,依据《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建立了会展“黑名单”制度,将违规操作的办展企业直接逐出会展市场;外展则加强专业化服务,聘请办展国律师剖析侵权案例,提升知识产权意识。
对于一些展会参展对象相似,办展时间接近,主题雷同,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合并“同类项”,2007年有12个大小展会被整合为5个。宁波是“中国文具之都”,首次整合而成的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优势凸现,在383家中外文具礼品参展企业中,外地企业首次超过本地企业,占参展企业总数的2/3。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引导市场
在会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宁波市人民政府推行了会展的联动机制,调集和会展有关的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的企业一起,把会展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宁波市政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评估、评优体系的优势,在宁波市范围内评选最受展商欢迎的十佳酒店、十大最佳会议、最佳比赛、最佳演出活动,把旅游局、体育局、文化局这些机构协调起来,共同推动宁波会展行业上层次、上水平。通过几年实践和磨练,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形成了一种主动配合的观念和意识。
此外,市政府还不断组织一些有影响力的城市推广活动。会展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一些在政府主导下整合优质资源的活动。2008年,市会展办赴香港举行宁波会展业推介会、全市会展创意大赛、2008全国会展城市合作峰会、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宁波会展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知名度扩大以后,对招商、招展、引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市场作用
当会展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独立生存、发展能力的时候,政府扶持力度应开始弱化,逐步由政府扶持向市场化运作过渡。如果政府直接介入,采取直接主办、直接组织、直接投资和直接补贴等办法,过度干预,必然会导致展会管理和展馆经营的不善。
宁波市会展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十分重视市场导向的把握和市场主体的培育,让企业唱主角,使会展业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化、市场化的轨道。政府更多地站在全市和产业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产业发展,而不是承办展会。这就是角色和职能在适应市场变化前提下的转变。
对于已经日渐完善的的成熟型展会,政府有着理性的认识,不再充当全能的保护者的角色,而是适时放手,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协调展会的发展。
例如:从第二届宁波国际服装节起,宁波市政府只做牵头、协调和服务工作,而将展会的宣传、广告、招商、布展等具体事务改为由专业展览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为宁波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如今,宁波已拥有一支包括30多家专业公司、近2000名从业人员的专业会展队伍。大多数展会由企业自办,大多数展会没有政府资助,大多数展会没有税收减免,“下海”的会展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风浪中经受了考验。
作为服务型政府,在会展业的发展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补位”、“到位”不“越位”,不“错位”。“有为”并不是包揽一切,而是“为”之有度,使市场化运作得到充分发挥。政府转换角色,从广泛参与会展活动的前台退至后台,转向通过制定相应产业政策,为会展业健康发展搭建平台。宁波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