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1支,100支,正好1000元。”
“刚才不是讲好了吗?11元1支,总共1100元。这么大个的山参,已经够便宜的了。
9月3日下午16点50分,离闭馆还有10分钟,观众忙于出馆,参展商抢着收拾展台。2008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展其中一个摊位前,参展商还正在与观众进行最后的讨价还价。这是记者在第四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看到的一幕。
这样的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参行业的状况:大部分中国人参还在做初级、没有品牌的买卖。
中国人参量大质优价格低
“吉林省长白山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人参主要产区,产量分别占中国和世界的85%和70%,人参出口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据吉林省农委副主任栾胜宽介绍,长白山人参其中一半以上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我国港台地区。
据权威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吉林省人参产业年产值为6亿元人民币,年创汇3000万美元左右。韩国高丽参的产量不到吉林省人参的1/3,且有30%的原料来自吉林省,但年创汇却近3亿美元。在过去数年中,吉林省的人参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去年才止跌略有回升;而韩国高丽参价格却在逐年上涨,现每公斤已达120至200美元,是吉林人参的10多倍。另外,吉林山参的价格只有俄罗斯山参的一半左右,西洋参的价格仅为美国和加拿大西洋参的2/3左右。
品牌缺失制约中国人参发展
“吉林长白山人参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比高丽参更好,但是在世界市场上,消费者更认同高丽参,原因就是韩国实行人参专卖,人参统一加工和出口,在对外宣传和品牌推广上,统一使用‘高丽参’品牌。而中国人参品牌众多,既分散也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台湾冷冻食品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沈达建议,吉林不应将人参卖给韩国,而应该实行专卖制度,集体包装之后再出口。这样一来,中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上自然更具竞争力。
据了解,韩国一直严格控制人参生产,是世界上唯一实行人参专卖的国家。长期以来,拥有韩国最大市场份额的韩国人参公社全力打造“正官庄”高丽参,并以明星李英爱等为代言人,进一步促销品牌。另外,不单韩国政府在国外设立国家专卖店,而且韩国旅游局更将人参专卖厅作为景点之一。
吉林启动人参品牌建设
事实上,中国上至政府,下至参商、参农都已经意识到打造人参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07年,吉林省政府和敦化市政府各出资40万元,将已被吉林省一家公司注册的“长白山人参”商标买回。从此,该商标将由吉林省的主流参商统一使用。“目前,吉林省已将人参产业作为资源型优势产业来发展,正在投入巨资用于提升人参品质,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栾胜宽指出,吉林省的目标是使“长白山人参”品牌的产品占到产业总量的40%以上,如此才能与人参生产大国的地位相适应。
与此同时,吉林省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举措,诸如组织实施吉林人参振兴工程,启动人参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人参标准化及系列产品开发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
另外,新开河参茸行的李晓宏告诉记者,新开河作为迄今为止国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人参企业,虽然产品畅销全国大部分地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但是仍然在不断创新,比如,公司刚刚研发生产的西洋参速溶茶,在本届展会上,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