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广州“馆外馆” 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发布时间:2007-07-09  更新时间:2007-07-09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4276

  导语:在广州,“馆外馆”一词对于会展圈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与广交会相比,一个是出自豪门的大家闺秀,一个是出生卑微的丑小鸭,尽管同城,却不能同日而言;尽管如影随形,却从不敢奢望“执子之手”。尽管生来就是一条依附于广交会的青藤,却从不敢亲密地攀援。惴惴中成长着,也渴望着,渴望着有一天她不再是那朵羞答答的玫瑰和那条怯怯的藤。
"馆外馆"是广州特有会展现象,也是广交会特有的产物,如果没有广交会会自然也不会有所谓的“馆外馆”,“馆外馆”的产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广交会的兴盛。与广交会相比,“馆外馆”至今还是个没名没姓也没份的“野孩子”,甚至是在别人的白眼里卑微地成活且成长着。尽管“馆外馆”与广交会如影随形,但广交会是一路高歌,而“馆外馆”只能是“低调”前行。其实野百合也有春天,同样,“馆外馆”也同样有它的灿烂。
一路豪歌“广交会”
  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块金字招牌。大凡知道的人,一定知道广交会。广交会不仅是广州的会展名片,更是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创办于1957年春季的广交会到本届共举办了50年,50年将广交会这把剑磨得光彩照人:1957年春交会首次开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采购商参展,全年成交额(春秋两季)为870百万美金;2006年春交会,211个国家和地区190011名采购商参展,全年成交额为66280百万美金。
  2007年4月15日,广州的天空一扫前几日的阴雨之势,显得格外晴朗。从本届开始,广交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因此,第10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备受关注。本届交易会在广州琶洲展馆和流花路展馆同时分两期举行:琶洲馆一期展出工业类商品,二期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流花馆一期展出纺织服装类及医药保健类商品,二期展出礼品类商品。据大会统计,第101届交易会出口累计成交363.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第100届增长6.8%。
  广交会对广州经济的拉动效应也实在可圈可点:据广交会2006年的问卷调查显示,每位客商用在住宿、餐饮、市内交通、通讯、公关等各项基本支出的费用平均为2591美元。以第99届到会客商19万人计算,一年两届广交会客商消费总额高达9.8亿美元(不包括国内各参展商单位代表的消费)。以第87届时的统计数据算,他们的人均消费达到9000元人民币,而第99届参展商代表超过20万人,这意味着一年两届广交会创造的消费额达36亿元。“两个数据相加,意味着每年广交会为广州带来的收入至少有117亿元。”尽管这个数字未必精确,但其经济带动效应可见一斑。有关专家如是说。
  暗香浮动“馆外馆”
  广交会的光环如此耀眼,这令很多国内和国际的展商谈到广州,必会谈及广交会,如若有谁不知广交会为何物,那一定会让圈内人贻笑大方的,甚至觉得不屑“与之为伍”。
在广州,提及“馆外馆”,会展圈内的人同样并不陌生。但对“馆外馆”,广州会展业界可谓是褒贬不一。与出身名门的广交会相比,“馆外馆”只能是“暗香浮动”。
  4月15日,“第10届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在距广交会展馆几步之遥的锦汉展览中心正式启动;4月20日,在琶洲保利国际广场,“中国国际家居精品展”也在雄狮欢舞中开幕;而此前,“第19届中国广州玩具及礼品展览会”(4月11日)刚刚在锦汉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除此外的大大小小、行行色色的展会,也都纷纷在广交会期间登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进行着同一个行为:掘金。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掘金之战!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广交会,但此外的赢家也不在少数。只不过,他们都被广交会的光环遮盖住了……”广州会展界资深人士如是说。
  “馆外馆”的“身世”
  广交会如此诱人的“蛋糕”,想吃者自然不少,如何“搭车”?如何分享一块“蛋糕”?于是“馆外馆”应运而生。
  什么是“馆外馆”?“所谓的‘馆外馆’是业内人士对的一个说法,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它指的是在每年广交会期间,在广交会展馆附近,与同届广交会同期举办的几个规模不一的各类展会。当然,举办展会就需要场馆,早些年流花路交易会展馆附近的大型酒店、宾馆都是举办各类展会的首选之地,这也大大刺激了广州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广州会展界资深人士如是评述。据了解,“馆外馆”集中分布在锦汉新旧馆、友谊剧院、康乐、国贸大厦、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等地,展位总数量已超过5000个。而在一期工程已经结束的琶洲展馆的周边,新的一批“馆外馆”已然悄声拉开帷幕……
    “馆外馆”因何而生?“这里面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它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直接原因是展馆面积小(流花路展馆建于1974年,展馆面积17万平方米)、交易会参展门槛高、展位价格高,展馆内摊位供不应求,炒卖摊位现象已经是被业内所共知的事情了,许多企业想进交易会进不去,于是就出现了‘在交易会外面展示’的市场需求,有了需求,就有提供者,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在广交会展馆周围设立摊位,最开始的也仅仅是摊位,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建设展览,举办与广交会同期的展会,或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影响、增加交易,‘馆外馆’的规模甚至比交易会馆内大得多。”为了节省参展费用,有些展商在交易会馆内只定一个标摊,在与专业买家达成交易意向后,在请买家“馆外馆”仔细查看样品并签单。
  据了解,在第98届广交会期间,泉州企业拥有馆内展位500多个,而其在流花馆附近的酒店、剧场等地设4个大型的“馆外馆”,面积近3万平方米。泉州“馆外馆”成了广交会的一大特色,因为“馆外馆”大部分都是泉州企业。
  “其实许多业内人士都考虑过‘馆外馆’现象的深层原因,也就是摊位行政分配不合理。广交会摊位,一直沿用行政分配,由大会分给各省市,再由各地分摊下去。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迫切需要的人得不到摊位,不想要摊位的却为完成行政任务而参展。此外,参加广交会的门槛也是很高的——展商要有自营进出口权,必须加入相关行业协会或商会,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无法参展。连参展的机会都没有,何谈交易,何谈发展?怎么办?那就只能选择‘馆外馆’。” 
  “馆外馆”生存状况调查
  随着馆外馆的日渐增多,竞争也日益激烈,转行一批,立住脚一批,新起步一批。早期,在流花路交易会展馆附近的大型酒店、宾馆都曾举办过大大小小的各类展会,组办方办展前都要提前预定场地;锦汉展览中心新馆先后建成,那里又成为了首选之地,在酒店、宾馆办展的人少了,规模小了,但仍没有被闲置,有的酒店自己也办展,比如,中国大酒店的陶瓷展(已举办10余年,与广交会同期)。自琶洲展馆一期投入使用后,一些规模相对大的展会都选择了那里,这对流花路附近的酒店、宾馆以及锦汉展览中心来说,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是一种损失。
  同为馆外馆,但其生存状态也大不相同:
  锦汉 ——“馆外馆”中的成功者 “锦汉展览中心可以作为‘馆外馆’成功者的代表,最开始是承接一些进不去广交会的展览,后来开始自己招展,并打造自己的品牌展会。”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说。2005年,锦汉新馆(原锦汉大楼为旧馆)建成,距离交易会流花路展馆步行仅有两分种左右,它与交易会同期办展。锦汉展览中心共有3个展馆,其中主展馆2号馆共分3层,展馆面积23000平方米。锦汉展览中心自200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业务取得快速的增长,每年举办约40场展览会,并正不断吸引更多的知名展览会在此举办。今年,与101届广交会同期举办的展会有“第10届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第15届中国广州锦汉礼品、家居用品及装饰品展览会”。2008年广交会将整体搬迁至琶洲,如何继续借势?是去是留?这都是“锦汉”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花城——“馆外馆”中的转行者  广州花城会展中心成立于2004年4月。展馆面积为80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适合各类展会。其最初的定位是:华南地区功能完善的、服务最好的国际会展中心。2007年,经营方将把市场内利用率不高的花城会展中心开发改造为“名车世界”,新增4万平方米经营面积。据了解,作为车城配套项目的花城会展中心利用率一直很低。改造成“名车世界”后,花城会展中心将定位成中高档车的集聚地,但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对花城来说仍是个难题。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琶洲跨国采购中心——“馆外馆”的新兴者。 2006年2月15日,由越秀集团和东方酒店集团作为控股公司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是以会议为主,集展览、酒店、餐饮、娱乐、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会议中心,是广东省、广州市的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40亿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可供作展览的场地约5万平方米。据悉,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近期将投入运营。
  因广交会将于2008年全面移师琶洲,海珠区政府也将搬至琶洲板块旁的广州大道南,有关企业投入巨资,在“广交会”琶洲新馆旁建成保利国际广场。2007年4月20~29日,“中国国际家居精品展”在琶洲保利国际广场开展,展览面积22000平方米,该展是中国国际家居精品展是唯一一个经国家商务部批准与广交会同期举办的家居精品展,其展馆是2008年广交会全面搬迁之前琶洲唯一新投入使用的展馆;
  2004年6月奠基、8月正式开工、2006年2月投入使用的琶洲跨国采购中心,是广州市规划部门批准唯一在新会展中心的中心区构建的专门的展厅设施,分展馆和展示厅两大部分。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琶洲跨国采购中心是要建造一个为广交会配套的以礼品、工艺品、家居装饰品为专业定位的、常年的、高档次的展示场馆。目标和定位为“构建我国一流的跨国采购中心,打造中国的‘亚特兰大’”。目前,该项目的整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正处于装修阶段。
  尽管新兴者都有着自己的定位,但竞争会有所交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多方人士共同破题。
    馆外馆”乱并蓬勃着
  “市场尽管随时在变化,但在一定时期是稳定的,蛋糕就那么大,你争我也争,局面自然混乱。”会展界资深人士说, “广州有一千多家展览公司(包含没有注册的公司),早些年,有三分之一的展览公司在做着倒卖摊位的生意,他们每年只做两期,春交会和秋交会,剩余的时间基本什么都不做,但赚到的钱不仅够吃喝的,甚至可以买车买房。但是也不是任何的摊位都值这么多,也是分行业和位置的。倒摊位、搞‘馆外馆’中间牵线搭桥的销售‘公司’多如牛毛,但真正有能量的,能保证有摊位或者好位置摊位的‘公司’并不多,这个市场还是很乱的。每年广交会开展前,许多中介公司纷纷宣称能弄到广交会摊位,或有地理位置独佳的‘馆外馆’摊位,但很多都是骗子公司,因缺乏经验而上当的展商也不在少数。”
  据了解,早在2000年秋季的第88届广交会上,原外经贸部特地印发了《关于今后三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广交会的若干意见》,它在广交会原有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展位分配要面向多元化的经营主体,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信誉的企业参展,打破参展资格终身制;继续压缩行政分配展位所占比例,扩大招展展位、保证展位的比例;对重点支持的行业及产品,优先安排优秀的、有实力的、信誉好的企业参展;推动已在华投资设厂的大型跨国公司、企业参展。从这个《意见》背后,我们不难嗅出一些味道:倒买倒卖广交会摊位问题当时就已相当严重!
  据广州媒体《新快报》(2007年4月13日)报道:第101届广交会因增加了进口展,摊位再趋紧张,黑市上,五金、纺织、陶瓷等展区摊位普遍上涨1~2万元,其中一个9平方米的五金展位就要卖到16万。
  一倒卖摊位人士说,目前五金、陶瓷等热门摊位已经基本售罄,不过纺织服装区就还余下少部分地段不佳的摊位。他说,今年的五金摊位较去年上涨了1~2万,达到16万;陶瓷摊位涨价1万,目前价格在12万左右;而位置较好的纺织服装、制鞋摊位价格大约8万,位置差一些的只需要4-5万。据悉,这些摊位均为9平方米,正常渠道拿展位只需花费两三万元。不过在黑市,所属展区以及位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价格。
  据了解,广交会的标准摊位(9平方米)的价格为2.5万元,早些年个别摊位甚至可以炒到80万元,不过最近几年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高门槛、展位有限,催生了“倒卖摊位”和“馆外馆”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规范展览市场,广交会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1993年春季第73届广交会,放宽了参展单位参展的条件——原则上凡享有外贸经营权、承担国家创汇任务并加入有关商会的各外贸企业、外经企业和生产企业,凡加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各外商投资企业,均有资格参加广交会;1997年第81届广交会,放宽了对生产企业的参展资格——对生产企业、工业或农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其参展商品是自产,又属高档次、名特优出口商品,出口金额标准可放宽至原则上不低于400万美元;对高档次名优机电产品,原则上不低于200万美元;1999年第85届广交会继续扩大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参展规模,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参展比例接近40%;2000年4月,第87届广交会对转让或转卖摊位的28个单位史无前例地公开通报批评,并对一些单位采取多种严厉的处罚措施。2007年,第101届广交会共组织7个展位检查小组对所有展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查处了6家违规使用展位的企业,取消其从101届起连续六届所在展区的参展资格。
  “馆外馆” 路在何方?
  与钦誉海内外的广交会相比,“馆外馆”的国际化程度还需加强,这是其一大硬伤。在外商的印象中,广州似乎只有广交会值得一参。“广交会的宣传网络极其庞大,除了国内的大小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外,很多对于广交会的报道,都会送达到各国驻穗的使领馆,成为外国媒体报道广交会的重要材料。除此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后每届广交会前,大会方面都会派出专门的人员,到主要招展对象所在的国家,在中国驻当地的使领馆的配合下,拜访该国或地区的商会、行业协会,以及当地的知名企业,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邀请其参会。这些当然是很必要的,而且效果非常好。但这样一来,会给很多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广州展会只有广交会。”业内资深人士说,如何走出国门,如何邀请参展商参展进而提高“馆外馆”的国际化程度,这一问题值得“馆外馆”思考。
  一站式、产业链条式的展会值得探讨。“‘馆外馆’只有做成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的专业性、品牌性展会,才会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需要培养国际买家的购买习惯,因为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参加广交会的,除此外的展会,并没有被列入他们的行程表。当然,这只是一个需要做工作的方面,具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品牌展会,它应该能够集中反映出整个行业的状况和特点,能够反应出整个行业的动态和趋势,能够吸引整个行业的眼光,体现出一定的专业度和规模化,只有具备了这些功能,才能称为品牌展会。此外,它能够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改变而提升,而且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展出效果。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不断地表现展会的价值,使其更加完善,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更好的效果,它需要在国际化、专业化、经营、管理、发展等等多个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不仅仅要保证量的积累,还要提升质的飞跃。有很多展会办了没几届就消失了,我们只能说他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暂,品牌展会的生命周期是个连续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很漫长,只有市场不需要这个展会时,这个周期才算结束。”
  另外,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一站式、产业链条式的展会值得挖掘:是否可以尝试将广交会分解开,将这个综合性的展会分解成各个专业的展会,而这些专业的展会又可分解为该产业的各个链条上的展会。以家具展为例,在广交会馆外,可举办专门的家具展,并且围绕家具这个中心,举办各种家具链条上的展会,比如五金展等,这样,采购商业就可以一站购齐,并且对整个行业会有全面的认识,也方便达成合作意向。但也有人向记者表示,尽管这种理念很先进,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事实上,这种“衍生”正在发生着,比如广州家具博览会,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并且效果非常好,但这个展会并未在广交会期间举办,主要原因还是场馆不足。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一站式、产业链条式的办展思路确实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麻烦。
广州“馆外馆”,一个历史和正在发展中的名词,无论我们对其是爱还是恨,它已经存在,如何将其演绎得更加规范、更加精彩,则需要多方的努力。让我们一起上路,路就在脚下。
 

上一篇: 展会国际性的评判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