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类展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城市会展主管部门需要转变职能,加强引导,退出展会经营,增加服务供给。”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贸促会副会长王欣6月19日受邀出席“2017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并作了“成都政府类展会的转型与探索”的主题发言。
中国展览业在年举办展览面积和展览数量方面已经成为全球展览第一大国。2015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展览业的第一个国家级文件,即国发(2015)15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展览业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会展经济
王欣在讲话中表示,展览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与中央政府相对应,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对会展经济更加重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2000年之后,中心城市相继成立了城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如会展办、博览局、大型活动办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成立会展主管部门的城市已经超过100个,没有独立设立会展主管部门的城市也在商务部门设立了具有发展会展职能的处室,推进该城市的会展工作。二是自2005年之后,中心城市纷纷开始大型会展场馆建设。目前国内二线以上的会展城市基本已经完成大型场馆建设,为大型展会提供了发展空间。三是由省一级人民政府主办,由政府强力推动的大型综合展会纷纷登台亮相。
政府展具有较明显的中国展览市场发展特点
王欣结合成都的实际,谈了他关于政府类展会的转型与探索的理解。王欣提到,政府类展会耗用了更多的行政资源和财政资金,体现了更多的政府意志和办展目的。政府类展览具有比较明显的中国展览市场发展特点,是中国展览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挥展览促进贸易成交、搭建合作平台,拉动消费增长、推动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影响等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欣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展览行业起步较晚的市场,政府类展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对迅速壮大展览经济、形成品牌展会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国优质的展览品牌很多都脱胎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订货会、展销会,它们的前身都是典型的政府类展会,包括广交会、全国糖酒会等等,到今天它们在各自行业的展览价值依然很难被民营或者外资类展览所取代。
例如,今年3月在成都举办的第96届全国糖酒会中心展场面积11万平米,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家参展企业。场外面积超过20万平米,参展企业7000家。展会吸引外地客商30万人次,贸易成交额超过200亿元,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20亿元。每年春季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糖酒会仍然是中国酒类食品行业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展览。
要正视政府展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欣表示,政府类展会在中国展览业发展进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对存在的不符合展览自身发展规律的问题,应当加以重视和关注。王欣认为部分政府类展会有如下问题:一是没有以参展商为导向,而是以政府领导意志为导向,存在重形式、轻服务的倾向;二是执行主体行政化色彩强烈,习惯用行政组织模式运行展览,忽视展览自身发展规律,导致展览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较弱;三是部分展览甚至由行政部门作为承办主体,“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重合,陷入行政项目组织模式,组展机构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随意,展览资源无法接续沉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为完成政府部门目标,采取免费赠送展位、补贴展位专修等方式进行组展,造成不公平竞争,扰乱正常的展览秩序;五是严重忽视组织专业观众,重组展、轻招商,展览质量和效果不佳,引发对政府类展会的诟病等等。核心问题还是一条:既违背了展览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针对上述问题,王欣表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政府退出直接对经济资源的分配,要让市场这只手更好地动起来。
如何推动政府类展会转型升级
王欣表示,在政府类展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城市会展主管部门需要转变职能,加强引导,退出展会经营,增加服务供给。王欣提到,去年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共承接了98个展会,其中非政府类展会数量占比超过90%。成都正在通过管理服务和政策杠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核心是组展商队伍,增加成都展会的综合竞争能力。王欣认为,要推动政府类展会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培育市场主体,增强竞争实力。一、大力培育本地组展企业。组展企业是会展产业链的龙头,组展企业强则会展经济强,组展企业弱则会展经济弱。二、着力通过合资合作壮大本地组展企业实力。三、通过政策扶持推进展会国际化。
优化会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一、优化政务服务。 例如成都以“一站式、专业化、人性化”为内涵,以“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城市”为外延的成都会展服务模式。二、规范市场秩序。三、推动行业标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