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会展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9-07-06  更新时间:2009-07-06  作者:钟颖  点击次数:15977

【内容摘要】

    本文在分析会展业界对会展核心人才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归纳广西会展业界资深人士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建议,提出了该类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即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阅历、整体规划学生的实践、建立实践保障体系,

籍此推动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会展业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一、会展业界对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会展作为促进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投资与交流的重要手段,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举办展会项目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但在展会活动的整体质量、规模和效果方面,与世界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则落后很多。对其中的原因,我国会展业界普遍的认识是,资金和管理水平,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两大瓶颈,而资金筹措和运用,以及管理水平提升,都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完成。因此,会展业发展带来的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急切而紧迫。在会展业界,会展人才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主要指会展策划与运营管理人才;广义的有三类,第一类为会展策划和运营管理人才,即通常所说的会展业核心人才;第二类为辅助型人才,主要包括场馆和展位设计、施工管理、会展宣传、物流、场馆物业管理等人才;第三类为支持型人才,包括翻译、接待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会展项目资金运作和管理实施,主要由会展核心人才完成。在我国现有体制下,高等院校是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高校培养的这类人才的质量,从长期来看,将直接影响我国会展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速度。近年来,在全国一些城市的高校开始了培养此类人才的专业。本科层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专业,经教育部批准的规范名称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对高校培养的会展核心人才,国内会展业界的要求是,这类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会展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国内高校来说,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是其长项;但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方面,由于对专业定位认识模糊、体制限制、观念陈旧、革新魄力不够等原因,往往开展得不理想。国内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远远低于会展业发达国家同类专业的学生。国内这个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较丰富的会展实践历练,在就业时,并没受到会展机构更多的青睐。会展业界对会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历练的要求,催生了高校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定位的确立。

二、广西会展业界对应用型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建议

广西的会展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大背景下,以南宁为中心,桂林、北海为两翼的广西会展业令全国瞩目。在全国会展人才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广西会展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更加明显。为缓解会展人才供需矛盾,教育部批准广西的院校设置了本科层次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本地和周边地区培养会展核心人才。为保证此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符合广西及周边地区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在对本地主要会展机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本科层次应用型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方法的若干建议。调研到的主要会展机构,有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广西贸促会、广西会展协会、南宁会展协会、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民营会展公司等。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就应用型本科层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培养方法等,与广西会展业界的资深人士进行了访谈,下面是这些人士的建议。

(一)控制培养规模

培养规模超过社会需求,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再高,社会也不能消化。被访谈者基于对广西及周边会展人才市场供需的了解,认为广西高校培养本科层次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规模不宜过大,每年在100人以下为宜,这100人分别在桂林和南宁的两所院校培养。理由是,现阶段培养会展核心人才求精不求多、求质不求量,数量可随着广西及周边区域会展业的发展逐年增加。

(二)具备综合素质

被访谈者普遍认为,会展核心人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由于核心人才从事的是会展策划与运营管理工作,所以他们首先须具备的素质是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宏观把控和分析判断能力;其次是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和好的学习能力;第三是外语水平高、身体素质好;第四是有艺术修养。高校可根据这些素质的排序,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素质提升计划。

(三)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同样存在差异化竞争。被访谈者认为,相比其他区域高校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广西高校培养的会展核心人才必须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其竞争优势应体现在,首先,对中国—东盟的贸易方式比较熟悉;其次,参与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工作;另外,还要对广西情况较熟悉、熟悉东盟国家的文化习俗、至少掌握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等,有了这些竞争优势,才能满足广西及周边区域会展业的需要。

(四)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

在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时间设置的长短,体现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贯彻程度。多数被访谈者的意见是,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时间应在9个月以上。按照通常的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计划,本科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包括寒假,大概有6个月时间自己自由寻找实践单位并撰写毕业论文。被访谈者认为,对于会展专业来说,这种“放羊式”的实践效果并不好,而且实践的时间也不够。    

(五)争取更有效的实践形式

在访谈中了解到,“全程参与展会项目” 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实践形式,其次是“现场观摩展会”、“模拟操作展会”、“成为展会的短期志愿者”、“自办展会”等。被调查者一致的观点是,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展会,尤其是规模大、质量高的展会,才能深化对会展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与会展从业人员的接触,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从而增强自我素质训练的积极性。

(六)外出学习及地点选择

由于目前广西会展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所以被访谈者多数赞同,如果费用允许,应该让学生到东盟国家或国内会展业发达的地区学习,理由是,只有走出去,感受和了解其他国家和国内地区先进的会展活动,才能拓展见识,启发思维,提高素质和能力;另外,由于广西及周边省份的会展活动,正积极地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因此让会展专业的学生到东盟国家学习,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和商人的贸易方式和贸易心理,提高外语能力等,都非常有助于提升本地会展人才职场竞争中的优势。国内的学习地点,选择广州,主要是以广交会为龙头的广州会展业整体水平很高;国外的学习地点,选择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理由是新加坡的会展业和服务业发达,办展经验丰富,且可用中文交流;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在东盟国家中处于中上水平,以首都吉隆坡为代表的城市会展业发达,且学习费用相对新加坡要低。

(七)建立委托培养机制

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建立会展核心人才委托培养机制可行。理由,一是这种机制使高校会展教育和会展机构实践紧密结合,保证培养出的人适应用人单位环境、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二是学生是由会展机构委托培养的,会展机构必将倾注更多的心血,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人才快速成长,三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将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单位,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四是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规模不大,会展机构有足够的岗位安排学生实践。会展人才委托培养机制应参考国外会展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建立。

(八)会展机构欢迎学生实习

多数被访谈者认为,会展机构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其单位实习是持欢迎的态度的。他们的观点是,会展机构需要发现和补充有潜力的新人,而高校学生需要实践机会,双方互惠互利。被访谈者也承认,在展会运作最忙的一两个月里,实习生的确做了大量基础且琐碎的工作,为展会的成功作出了较大贡献,如果实习学生都是来自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相信对展会的帮助更大。

(九)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

根据被访谈者的观点,高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在本地的合适实习单位排序是: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宁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会展民营企业、企事业的会展部门。理由是广西博览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运营机构,运作的展会规模大、水平高,可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多;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是会展中心(场馆)的运营管理者,且每年都承办不少大中型的展会,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等,规模较大、水平也较高,可学的东西不少;会展民营企业每年举办很多中小型展会,由于没有什么官方背景,可以学到不少市场化运作的窍门和方法;事业单位的会展部门,比如广西日报社的会展部门,每年也运作一些针对公众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展会,如房博会、车展、健康产业博览会等,可学习公众展的策划及运作方式;企业的会展部门,主要是策划和组织参展参会活动,可以了解如何运用参展参会这一营销手段拓展市场。

(十)提升师资的实践阅历

被访谈者认为,目前高校培养高质量会展核心人才遇到的瓶颈问题,一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前一问题,大家共同的指向不是师资数量和学历结构,而是师资的专业结构和实际参与会展的阅历,有扎实会展理论功底和丰富会展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提高会展教育质量;后一问题,大家认为,会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按照高校现行的会展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在读期间,参与实践的时间不多,加上学院和会展机构来往不多,很多对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实践活动,校方都没有掌握,结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是沦为“空谈”,因此必须由熟悉会展行业及了解会展运作规律的教师,主动与会展机构接触,多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广西高校应用型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方法

基于高等院校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并根据上述访谈调研获得的建议,可得出的结论是:本科层次的会展核心人才培养计划中必须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提高实践环节的份量。根据此结论,应该制定出一套良好的应用型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方法,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阅历

有专家提出,将目前有教学经验和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培养成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将目前会展业界的工作者培养成有完整理论体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所花费的成本底,难度相对也小些。因此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阅历,是培养应用型会展人才必须首先要做的工作。广西高校许多会展专业教师是由管理专业、营销专业、广告专业、旅游专业教师调集过来的,因此首要任务,是让这些教师尽快获得完整的会展实践体验,这包括全程参与大型会展项目的具体工作、观摩高水平高质量会展活动等。结合广西的情况,笔者认为新任会展专业的教师,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方向,脱产半年,全程参与一届“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相关工作;每年观摩国内外品牌展会至少一次,参与国内外会展交流和研讨活动至少一次;建立会展智力服务机构,利用高校的资源,开展与会展机构的项目合作,保证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会展项目一项。

(二)整体规划学生的实践

在本科四年教学中,安排9个月实训或实习,做到提前规划,有序推进。结合几年来广西高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所建立的行业关系和打下的社会基础,可制定如下的学生实践四年规划。

 

11 学生实践规划

学年

学期

实习时间

实习内容

实习成果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1

观摩大型综合展会、专业展会

提交观摩体会

(文档)

第二学期

1

观摩知名公众展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

1

大型综合展会、专业展会的短期志愿者

提交工作体会

(文档)

第二学期

1

知名公众展的短期志愿者

第三学年

第一学期

2

大型综合展会、专业展会的志愿者

提交工作体会

(文档)

第二学期

(利用暑假)

2个月

会展公司或会展场馆实习

提交实习报告

总结交流

第四学年

第一学期

3个月

展会运营机构实习,首选大型综合展会

提交实习报告

评选优秀实习生

总结交流

第二学期

2.5个月

国内会展业发达城市或东盟国家实习

提交实习记录

实习报告

外语水平提高

 

(三)建立实践保障体系

1、建立教师实践保障机制

利用广西建设“人才小高地”政策的支持,高等院校主动联系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广西贸促会、广西会展协会等会展机构共同推动建设区域会展人才小高地,设立研究机构,互派人员交流,优势互补;高校提供更多经费,支持会展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会展专业机构或院校脱产学习,支持会展专业教师参与展会活动和项目;合理评估会展专业教师带队实践的绩效,并给予经济上的鼓励。

2、建立人才委托培养机制

委托培养机制的主要内容是高校与各会展机构制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的制度。由于高校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规模不大(每年100人以下), 因此在招生时可采用定向招生的方式,即高校根据用人单位要求招收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学生入学后与用人单位见面并自愿签订委托培养协议,高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生在协议中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保证生源质量;二是由于学生就业有保证,学习目标明确,往往学习效果较好;三是,实习单位视学生为未来的员工,愿意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训机会。在实际运作时,委托培养机制的内容可以根据各方的要求灵活调整。

3、建立更多实训基地

加强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南宁国际展览公司(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日报社会展部、广西会展协会、桂林会展联盟等本地会展机构的合作,争取广西几个大的展会运营机构每年都吸纳一个年级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习。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在会展业发达的国内其他城市建立实训基地;并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在国外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有约束力的协议,保证学生的实践。高校应制定鼓励政策,奖励推动这项工作的团队或个人。

4、对实训学生进行培训教育和跟踪考评

在实训的前、中、后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从职业道德、实训目的、专业技能、问题解答、总结提高等方面提示学生,使他们能够明确自身的任务,端正实习的态度,掌握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建立考评制度,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情况,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实训进行阶段和综合考评,阶段考评情况用于阶段总结,综合考评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档案;实训结束时,评选优秀实训学生,由用人单位和高校共同发放证书,作为学生就业的重要证明材料。

四、结语

以广西高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为例,所作的应用型本科会展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会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值得说明的是,根据本文所提出的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方法,高校本科层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必须在以往已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很多调整,这个调整涉及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学分构成等,同时,整个教学计划也必须随着会展活动时间变动或新会展项目的出现而灵活调整,这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无疑是个大的挑战。但这种调整符合人才培养定制化的社会要求,肯定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 何彪.会展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J].中国会展,2005(3).

[2] 储祥银.会展人才培养之我见[EB/OL]. http://www.cexpo.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3. 20040903.

[3] 许传宏.会展业人才培养问题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18).

[4] 蓝星、胡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浅谈管理实习生制度的引进[J].中国会展,200617):4647.

 

【作者简介】

钟颖,硕士,副教授,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会展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会展学诞生的条件分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