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展业的产业聚集与产业创新
发布时间:2009-07-03  更新时间:2009-07-03  作者:鞠航,田金信,黄桂林  点击次数:16108

【内容摘要】

 会展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完善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消费链。本文从城市与会展业的聚集视角,对会展业的空间聚集和扩散以及再聚集的成因和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建立了会展业与城市聚集的结构模型。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会展产业组织、价格、产业政策、管理体制以及实施品牌化战略等角度实施会展产业创新,重点研究了会展业结构创新的具体方式并构建了优化创新模型

【关键词】

会展产业,产业聚集,产业创新,空间聚集

 

1 引言

由于会展业对建筑、交通、通讯、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多城市已经将会展业作为当地“以展引资、以展兴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来发展[1]。然而在我国城市发展会展业热情空前高涨,行业发展表象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弊端,最突出的就是不顾其社会经济背景,不考虑当地的产业类型、市场潜力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得会展产业的先导化地位不牢固,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主导和支柱效应。

扩大会展业规模和影响力,实现会展业与国际化接轨,需要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的综合作用。产业聚集(Industry Cluster)就是将这些生产要素结合到一起的一种重要经济组织形式,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会展产业集群是提高我会展业与城市化水平,促进会展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我国会展业聚集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展业的发展,降低了其本应发挥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理论、区位创新理论以及会展产业空间聚集和扩散视角,构建了会展业与城市相关产业的聚集流向模型,以此指导会展产业的结构创新。研究会展产业聚集,对会展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会展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产业创新并最终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分析

会展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2]。由产业聚集理论的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聚集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可知,产业聚集规律不仅体现在工业和制造业,在会展产业也存在着明显的聚集现象。

2.1 城市与会展业的聚集

会展业的聚集与城市密切相关,前者聚集的特征和内容往往与后者的规模、类型


一定联系[3]。与制造业不同,会展业必须在城市中聚集,而且,会展业聚集的规模和程度与城市规模大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会展业引致产业聚集的主要因素同样在于规模经济[4]。一般情况下,只有中心城市和知名度较高的城市才能使会展业聚集在一起。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城市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软硬环境的支持,需要与周边国家的会展市场和资源互补,需要与周边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构模型见图1)

 

从会展发展的历史来看,会展业在地区间的聚集几乎是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城市,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会展业就有可能朝部分大城市集中。反之,不仅会展业不容易聚集,而且其发展也受到限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会展业发展状况的不同,这种不同既包括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也包括聚集程度的差异。由于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公共物品比较发达(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咨询系统等),所以,会展业的聚集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显著。

2.2 会展业的空间聚集和扩散

在会展经济地域运动过程中,聚集和扩散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离心力和向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5]。会展经济活动始终沿着产业不断聚集与扩散的过程向前发展,使产业不断升级,使区域内容不断复杂化。

2.2.1 会展业的空间聚集

会展业以展馆为中心聚集,该区域也逐渐成为商务中心。会展经济的运动形式首先是集中,多以城市原有几个展馆为核心聚集,借助原有展馆,再加上展馆附近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健全的配套产业,构成了会展业聚集的向心力。在这种向心力作用下,会展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运动以集中为导向,产生聚集效应(或极化效应)。同时,聚集也使得这个地域的经济实力增强,形成会展经济的增长极。聚集效应要求通过非均衡的途径实现,所以会展业务要选择条件好并且交通信息网络发达的地区进行。

2.2.2 会展业的空间扩散

会展业首先倾向于在城市中获得一席之地,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倾向于选择一个发展环境比较好的地区进一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从而出现大型会展中心相对市区的离心倾向。会展经济并不是任意、无限的聚集都会产生聚集效应,聚集不合理往往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如果经济布局过于集中,势必带来人口、交通、土地和能源的紧张,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即展会的大型化,会展市场容量的膨胀需要配置大型展馆。由于建造时间较长,许多城市的展馆不同程度地存在单体规模小、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以及没有改造和扩建空间等弊端,无法承担国际大型展会,此时就需要调整经济布局,开发新区,从而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实施空间扩散,可以增大市场容量和扩散经济效益。离心力就源于这种扩散经济效益。当会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增加展位面积,无法在原址扩建或需成本较高时,这些限制因素就构成了会展经济扩散的离心力。因此,在一定地域内,当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会展经济就会以向外扩散为主导方向,并产生扩散效应。在郊区选址为会展中心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墨渍扩散(向大城市郊区扩张)成为主要的也是此时扩散效果最好的运动形式。

2.2.3会展经济的再聚集

显然,只有大城市的郊区和城乡结合部才能满足这种用地规模。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会展中心对整个区域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会展业通过发挥产业关联作用又很快形成聚集效果,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经济地域范围。这样,在市中心利用原有小型展馆举办中小规模的展览会;在城区边缘带建设中型展馆,在城乡结合部或郊区建立大型展馆。城市的会展产业就形成了大中小,远中近的会展中心布局,分别以这几个区域为增长极,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整个城市里形成网络载体。通过会展中心由聚集、扩散、再聚集的空间运动形式可以发现,会展经济在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的自组织机制实质是对系统平衡与恒定的否定,并能在一个新的层次达到相对稳定有序的结构。

3 会展产业创新的途径

3.1 会展产业政策创新

一个经济体若陷入闭锁状态,就很难摆脱出来。正如诺斯所说:“现有方向的扭转,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借助政权的变化”。因此,随着国外会展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政策倾斜。政府要加强对会展业的宏观调控,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来引导产业合理聚集和分散,通过改善城市投资和生活环境来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入和合理配置,形成组织化与制度化的产业创新机制。

3.2 价格创新

目前我国会展市场仍存在着中外价格双轨现象,国外展览组织者和参展商要求价格并轨的呼声很高[6]。展会的收费标准,包括场地租金、展台搭建费、水电费、管理费等,应该由市场决定,因展而异、因馆而异,随着市场价格自行调节,而非国民的差异。硬性的实行中外参展商参展差价,会极大阻碍国外参展商的热情。随着会展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完善以及会展市场本身的发展和要求,中外价格并轨是一种必然趋势。

3.3 会展产业组织创新

会展业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会展业组织创新,要使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以产业集聚方式带动各会展企业共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优势。既要知名的会展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又要发展各种独具特色的中小型会展企业,形成与大企业的协作关系,并形成若干有竞争性的企业“互补”网络。由企业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可以使不同会展企业分享公共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由本地会展企业组成的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会展产业集聚,利用产业群的优势和效应,形成多个新兴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研究会展业组织创新,需要探讨会展业本身的产业链如何以及在经济学中的供求流程,图2直观的解释了会展业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会展业牵动的层面很复杂,涉及政府、展会组织者、参展商、专业买家以及为会展业服务的相关载体。流向图中的每一条指示箭,都包括他们彼此之间的商业关系。该模型还表明,城市(政府)对所有参与者支出的是环境(软环境及硬环境),但得到的是税收、对城市GDP有重大贡献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以及相关联动产业的带动效应,我们研究会展业的产业聚集根据也在与此。

3.4 会展管理体制创新

在管理制度上需要重新来认识政府和行业对会展的作用。首先,政府不应该把会展作为一种政府行为,要充分利用社会间歇资本来发展会展产业;同时加强对道路、通信、场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给会展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市场规律对会展业的作用将日益增大,政府应积极地引导会展业实行行业自律,减少对会展行为的微观干预,用市场的手段对展会实行优胜劣汰,逐步将会展业真正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充分利用国外展览公司进入的开放优势,促进国内展览市场的统一,加快对现行会展管理体制的改革,改进管理会展业的方式方法,推进会展行政审批的改革。

3.5 会展业结构优化创新

    会展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当城市的会展产业主导地位被确定以后,将会通过扩散效应对整个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会展业对整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是通过三方面来实现的: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所谓回顾效应,是指当会展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由于其技术经济联系的要求,会对后向关联的部门提出新的投入需求。而这些新的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当会展业的发展引起其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系列变化,并趋向于在更广泛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产生了旁侧效应。前向效应是指主导产业的发展激发了一种“刺激效应”,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的出现,改善了自己提供给其他产业产品的质量。正是通过这三种扩散效应的组合,来实现整个会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会展业被确定为城市的主导产业时,会展业的发展将会通过回顾效应对城市建筑、广告、旅游、物流、交通、餐饮等行业提出新的投入需求,这些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各方面的发展。就旁侧效应而言,会展业的发展会同时拉动城市金融、保险、市政建设、环保等行业的发展,而这种影响已远远超过了会展活动本身,它将波及到整个城市的社会和经济领域。会展业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最终推动城市总体经济的发展。

3.6 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

会展业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数量型增长转入了质量型增长阶段[7],而新的增长形式主要表现为会展业的品牌化发展。由于实行品牌化经营使得会展企业规模扩大,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因此企业抵御外来竞争和经营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国外会展业的发展来看,其快速发展大多是采取了品牌化经营战略,即通过在全球各地组织各种不同主题的展会以及与各地会展业联合经营等手段来实现快速扩张。要加快会展业创新的速度,培育我国品牌展会,必须在会展产业聚集的基础上,从场馆设计、主题选择、展会规划、组织与管理等具体方面来实施会展业品牌化发展,拓展会展品牌的时间、空间和价值,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品牌。

4 结论

由于会展产业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动态产业。如何将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与会展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会展业营造有利的环境,是研究会展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构建会展产业集群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城市自然资源,合理优化会展布局,提高会展产业的竞争力。通过产业政策、价格定位、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体制以及实行品牌化战略等具体途径来实现会展产业创新,进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促进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学礼.产业创新-企业发展的新选择[J].产业研究,2006(4)200~201

[2]                              沈琦,李晓,周含春.产业创新全球化发展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6,(2)6-11

[3]                              于书江.产业聚集创新的空间效应分析[J].科技进步与政策,2004,(12)13~15

[4]                               李想.产业创新的瓶颈与系统管理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71~77.

[5]                              王昆.城市主导产业的区域增长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4)52-53.

[6]                              孙明贵.会展经济[M].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9-128

[7]                              陈忠昌.产业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85-103

 

【作者简介】

鞠航,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

田金信,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机械行业展会对促进生产要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