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展经济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07-03  更新时间:2009-07-03  作者:储祥银  点击次数:16268

【内容摘要】

经济理论研究的会议和展览是带有专业化经营性质和能够为社会和运作主体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国民经济中部门经济范畴,同时又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会展经济的功用,会展行业成为支柱产业只能是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还需要进行相当艰苦的努力。会展行业是一个开放性的行业,开放势之所趋,竞争难以避免,合作客观存在,关键在于把握机遇,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关键词】

会展经济、地位作用、市场开放、竞争合作

 

一、关于会展经济

1、会议和展览

以城市会议和展览设施为依托,以城市文化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为条件,通过专业化运作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和专业化运作手段,以展览和会议为载体,能够为社会和运作主体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经济经营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会议和展览日益融合在一起,会中有展,展中带会,司空见惯,密不可分。经济理论研究的会议和展览一定是带有专业化经营性质和能够为社会和运作主体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

2、会展行业

以会议展览组织和服务活动为核心的社会群体集合,通过举办各种类型会议、展览和提供各类服务,促进商品、物资、人员、资金、信息流动,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形成一定的行业社会影响和经济效应。会展行业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有会议展览活动出现,会展行业就必然存在。

3、会展产业

会展产业是会展行业的产业化,涵盖会议和展览策划、营销、组织和服务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是会展行业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运作的结果,是国际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交流日益扩大的产物。作为一个产业,会展产业具有开放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4、会展经济

举办会议和展览导致的经济效应总和,包括会展活动运作主体经济收益、会展活动服务提供者经济收益、会展活动扩散效应、会展活动导致的商品、物资、人员、资金、信息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国民经济中部门经济范畴,同时又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会展经济必须具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行业协调规范;作为部门经济,会展经济必须具备较为充分的部门经济理论依据、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准确定位和相应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城市发展体系和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产和消费结构相协调一致。在这里强调的是以城市,而非国家或行政区划,为主体进行会展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协调。

二、            关于会展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会展活动通过最新技术、产品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促进商品、生产要素流动,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效率提高,进而为会展举办城市、会展举办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对会展经济作用期望过高的现象,认为会展可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甚至提出要将会展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一时间,不少城市纷纷大兴土木,建筑大型会展场所,以招徕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通过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提高地方的知名度,振兴一方经济,以为只要栽下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会展业对一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会展能不能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展行业是否能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问题对于政府投资决策、产业政策制订,对于会展企业经营战略调整至关紧要,因此,正确评价会展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系统研究会展经济地位作用的文献还不太多,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会展经济效应条件还不太成熟。目前理论学术界对会展经济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性总结和个案统计的基础之上。借鉴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根据现有会展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会展经济拉动效应、扩散效应和会展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等几个方面来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会展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会展经济拉动效应

所谓会展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指通过举办会议展览活动对会议展览运作主体和为会议展览提供服务而导致的经济收益,会展经济拉动效应也可以称为会展经济直接经济效益。

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和会展服务者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为展会所在城市带来大量的会展参加者和国际观光客,为当地的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公共交通业等带来收益。所有这些都属于会展活动举办为一方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好处。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同会展产业的拉动效应。但这种拉动效用究竟有多大,学者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根据一般经验性判断和西方会展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有人认为会展产业的拉动效应比率为16,有人则认为是19

据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对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进行的抽样调查测算,国际周期间,展会各方面的直接收入合计为9089.9万元;展会期间接待普通观众约12万人,人均消费314元,接待专业观众约8万人,人均消费3578元,参展商1738家,平均花费7.7万元,普通观众、专业观众和参展商在旅游、交通、通讯、餐饮、购物等方面的综合支出合计45774.6万元,其拉动效应约为15

2、会展经济扩散效应

所谓会展经济扩散效应又可以称为会展经济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会展活动举办对一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发展环境改善、城市声誉提高、商品流动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配置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会展经济的扩散效应。

(1)         商品流动效应

会展对促进商品流通,扩大企业销售方面的作用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世界著名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都将参加会展提高到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产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营销战略来考虑。

(2)         生产要素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效应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现代经济生活中,会展经济促进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和跨国重新组合配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通过参加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在世界范围开发市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基地,进行跨国境优化资源配置,把不同生产区位的优势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生产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加工生产能力,在世界范围安排自己的产业链和销售网络,为世界市场加工生产。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本着“搭平台,聚商机,论发展,促合作”的策划原则,以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宗旨,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组织活动,通过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展示、投资合作项目推介洽商、论坛和专项活动交流等载体,有效地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配置组合。

(3)         经济技术示范效应

会议、论坛前沿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理念的交锋和研究成果的交流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展览会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给人们带来了最直观的印象,其观摩、示范和学习效应不言而喻;展会举行的各类技术推介,更将最新科技动态和生产工艺公诸于世,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城市发展环境改善效应

通过会议和展览的举办提升城市声誉,扩大城市影响,改善发展环境是会展行业的重要功能之一。一个成功的展会可以为城市赢得荣誉,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德国汉诺威、美国洛斯维加斯因举办展会而名扬天下,北京科博会巩固了北京作为中国科技研发和转化中心的地位;大连服装节不仅促进大连服装产业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大连市的国际声望。为举办会展而兴建的场馆和交通设施,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发展环境改善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会展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会展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国际经济性质不同、城市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会展经济发展程度而异。就现有的统计资料分析,虽说近年来会展行业成长很快,但会展经济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不算太高,欧洲一些国家因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其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要高一些,约为3-4%左右,其中德国甚至超过了4%。美国的会展业也很发达,但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其会展经济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左右。

20031月,北京市统计局会同市计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和市贸促会对北京地区会展行业按国民经济统计要求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示:2002年北京地区共举办国际会议5379个,国际展览452个,会展直接收入31.7亿元人民币;按照18的拉动效应测算,会展经济创造的收入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3%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会展产业肯定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鉴于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还不高,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会展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大,即使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比重也不会太高;一段时期内,会展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可能太大,我们不能对其寄予太高的期望,会展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支柱产业的提法只能是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还需要进行相当艰苦的努力。我们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会展经济的功用,切忌好大喜功,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兴建大型或超大型会展场馆,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各城市应当认真分析自己城市的文化传统、产业和消费结构特点,立足于挖掘当地会展资源,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立足创办自己的会展品牌,办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会展经济。

三、            关于对外开放

1、               外开放是会展经济内在运作规律的客观要求

会展属于人员密集的社会性活动,没有人气的积聚办不成会展。会展活动运作的开放性、问题探讨和成果产品展示的先进性、会展主题和参与群体的广泛性都离不开国际化参与,都需要国际化支持。因此,我们可以说,会展行业产业化、会展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不能没有国际化参与,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缺乏国际化运作和参与的会议或展览绝对没有生命力。会展产业本身的特性和内在运作规律决定了会展市场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开放性、国际化运作。

2、               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交往方式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早先以商品流动为主要经济交往方式被以资金流动所替代,跨国公司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通过国际投资,带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的一揽子跨国移动,在世界范围配置资源,在最适合生产的区位生产最合适的产品或部件,形成自己跨越国界的产业链和产品生产营销网络,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主动或被动地被纳入了这一生产销售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加入这一体系可以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竞相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进入这一体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利用外资,中国的加工工业生产,至少说部分加工工业生产已经融入了这一全球化生产体系,融入全球化加工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也已经有了大量的报道,无须我再赘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加工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会展市场不可能成为一叶孤岛,独立于整个世界会展市场之外。经济全球化大潮必将冲垮为保护中国会展市场而搭建的任何屏障,迟早必将会被纳入世界会展体系。

3、               对外开放是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艰难卓绝的奋斗,中国终于前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鉴于多边贸易组织游戏规则的要求,出于权利与义务平衡的考虑,也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中,承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以换取其他成员国家和地区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会展行业隶属于服务行业,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完全适用于会展业,而且,由于会展业属于竞争性服务行业,理当属于首先对国际市场开放的领域,没有理由对会展业实施太多的保护。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会展市场正在放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可以断定,用不了太多时间,中国内地会展市场将会全面对境外企业开放。

4、               对外开放是发展会展经济、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我们讲会展行业要实现产业化经营,成为一个产业,必须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经营,必须具有专业化运作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和专业化运作手段。就我国会展业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专业化运作队伍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队伍很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会展运作主体的专业化运作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会议和展览的运作主体属于临时机构,或商协会秘书处,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还有一些会展运作主体虽然采取企业法人形式,但其经营管理模式远没有脱离家族或行会的性质,离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去甚远,中国会展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体制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规范市场的法制建设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与会展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专业化运作的技巧和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我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开放国内会展市场,引进国际竞争、国际会展运作主体、运作机制和运作技巧,有利于中国会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体制的建设,加快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

四、            关于竞争与合作

国内市场开放,国际会展企业和会展品牌进来,势必导致会展市场竞争加剧,进而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会展市场开放,对中国会展行业和会展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对于我们从事会展运作的企业来说,影响可能是多重的。引狼入室,在所难免,而且完全必要;境内会展企业不得不在家门口迎接挑战,与狼共舞。

根据本人对现代国际竞争和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研究和分析,经济竞争虽然残酷无情,但现代国际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主旋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成为大型国际企业竞争与合作的主要策略。这已经为多数国家的经验所证实,我国二十多年以来加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开放势之所趋,竞争难以避免,合作客观存在。这里的关键在于把握机遇,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大型国际展览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进入可能会采取将自己的展览品牌引入中国,到国内举办自己的既有品牌会展,或组织中国企业到境外参加国际品牌展会;或针对中国市场和特点,创办新的会展;或在中国境内投资兴办会展设施或会展服务机构等方式。在具体投资进入方式上,既可以采取“绿茵投资”方式,新增投资设立全新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兼并与收购,形成新的会展品牌,或强化原有的品牌;可以加强品牌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扩大品牌影响;后两种合作可以组建股份制企业,也可以通过合同明确合作各方的权限、责任和利益,实行合作经营。因此,从合作方式选择来看,与境外会展合作,无非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把国外品牌引进来,走出去参加国际品牌展览和会议;合作经营品牌会议或展览,或建设、经营会展基础设施,或提供会展服务;互为代理,在自己享有影响的地区为对方品牌会展招商。

从行业和产业层面上看,政府和行业应当尽快理顺各类关系,加快法制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培育和市场化进程,通过法制规范市场,提供到位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参照国际规范,研究和出台行业运作规范,争取将行业规范的权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营造一个国内外企业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序的竞争市场环境。

从企业层面上看,我们的会展企业应当认真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尽快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积极营造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一般企业都会具有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强势企业或品牌,可以我为主,加强与国际企业和品牌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自己的品牌效应,最终形成自己独家或寡头优势;具有一般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人家的经验,积累优势,壮大自己,待机而发,或与虎谋皮,吃掉对方,形成自己的独家品牌,或三足鼎立,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局面;不具备竞争优势,或具有很小竞争优势的弱势企业,也可以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与强势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将自己纳入国际展览体系,承担国际会展某些层面或某些环节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蓄养后发优势。

无庸讳言,激烈的国际竞争必将淘汰部分企业。对于产业发展来讲,企业淘汰并不可怕,弱势企业淘汰了,强势企业发展了,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进来了,行业发展将会更具生气。但对企业来说,竞争是残酷的,淘汰是无情的,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人才培养和避免流失是关键的关键,说到底,现代化的竞争,无论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军事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首先进行的是人才争夺。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努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发掘、人才使用、人才留住机制,只要在人才竞争中不败下阵来,我们的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住脚跟,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作者简介】

储祥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上一篇: 面对我国会议经济兴起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 没有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