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布时间:2009-07-03  更新时间:2009-07-03  作者:王世成  点击次数:15623

【摘  要】

作为经济风向标的会展业,一方面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又呈现着市场化、产业化初级阶段的特点。跨国公司的纷纷来华试水、会展主体日趋多元化,区域经济与会展经济更加交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将成为中国会展业当前发展的主旋律。

“竞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取向;“竞合”是会展文化的重要内涵“竞合”是行业展会的积极追求;“竞合”是会展城市的明智选择。

【关键词】

 会展  竞合  必然趋势

 

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作为经济风向标的会展业,一路高歌,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又呈现着市场化、产业化初级阶段的特点。跨国公司的纷纷来华试水、会展主体日趋多元化、区域经济与会展经济更加交融。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将成为中国会展业当前发展的主旋律。

 

一、“竞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取向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会展经济以一种全新行业经济模式带动着交通运输业、信息通讯业、物流业、建筑业、商业、广告、旅游、金融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从行业的视角观察,我国的会展业现状,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会展经济以其明显的区域化、“无烟产业化”、“绿色产业化”的特征,助推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并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资源集聚的目标。

二是作为“朝阳产业”的会展经济,不仅有效地推动经济贸易合作, 更成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一批中心城市在政府的鼎立支持下,通过会展经济19的带动作用,使城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知名度也得到有效的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与会展经济实力已趋于正比,会展经济的集中度、会展经济的实力与城市经济的集中度、城市经济的实力大体相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既是中国制造业的五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强省。

三是会展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推动着会展业持续走高。尽管“降温”呼声时常充耳,但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及部门、协会商会、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和外资展览公司仍十分活跃,办展理念和办展方式也在不断调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出现的通过双方或多方资源的整合,达到共赢,在经济学上被称作是‘竞合’现象,将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然取向,并伴随会展业发展而发展。

四是规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会展业做强、做大、做久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三多”现象,即:数量多、主办单位多、重复办展多,这三多现象凾待规范,因此,借鉴国外展会评价体系,充分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抓紧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展会评估标准和会展业的行业标准,建立中介认证机构显得更加迫切。我们常说,能否使一个展会常办常新,真正办成展商采购商的年度期待,必须要在策划创意、管理协调、规范服务、合作协调与注重效果上下工夫、花气力,在产业基础、市场化运作,在会展配套能力和集散功能提升上下功夫。

总之,不论是行业还是城市,选择会展业为主打歌或支柱产业,务必审时度势、权衡基础、扬长和研究比较优势和竞争策略,准确定位,努力防止投入产出失调、事倍功半。

二、“竞合”是会展文化的重要内涵

产业培育中有一个观点:不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是不会具有长久市场竞争力的。要保证会展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会展文化的强力支撑。会展文化不仅是会展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会展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门。一个好的会展,需要有清晰的会展活动使命、会展愿景、会展核心价值观和会展精神,并使其逐步成为会展竞争力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并且成为会展人的自觉行动,形成浓厚氛围;会展文化要有机融入会展活动的各个环节,使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会展文化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应同步推进。

会展文化的理念包括战略定位、活动使命、核心价值观、会展精神等各个方面。根据目前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愿景是“努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共同铸就一流会展国家”;会展的使命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增值”;核心价值观是“以客商为本、以竞合为径、以创新为荣、以服务为宗”; 会展精神是“和谐、务实、超越、奉献”,努力实现“每一次都有新感觉”。

合作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论与外展公司还是与国内企业,成功的合作都会是资源的有效结合、最大化的体现。由此可以得出,竞合是会展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会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竞合也是一种创新,是在更高层面上的创新。“会展竞合”提倡的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提倡的是优势互补、资源互换和双赢发展。根据会展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市场的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和提升,努力实现其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三、“竞合”是行业会展的积极追求

轻工业是消费品加工工业。中国轻工业包括45个消费品行业,几乎囊括了除服装、烟草之外的各类消费品。按国家统计法分类,轻工行业涉及到19个大类、72个中类和137个小类。以2006年为例,全国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66%;利税总额占全国的13.98%;海关出口额占全国的23.50%;就业职工占25.53%,这足以说明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提供了轻工类展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产业是会展的基础和助推器,会展是产业的窗口和名牌产品的孵化器,相互依存、相应生辉。

回顾轻工会展的历史沿革,它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带给过我们喜悦与兴奋,也曾体验着其中的拼搏与艰辛。从70年代满足消费型的“展销会”;八十年代以展示行业成果为主的“轻博会”;九十年代致力加快建立工业销售渠道的“专业订货会”;到目前的以推动交流、推出新品、展示形象、扩大出口、建立国际采购供应链的国际性展会。一步一回头,我们可以从轻工会展的历史中看到轻工业的发展规律和前进的轨迹。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轻工展览的竞争如同产业的市场竞争一样日趋激烈,为了保持特色和影响力,促进展会长期健康发展,同时要承担好促进行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们一方面要求各行业协会:突出主办展会的权威性和引领性,注重在展会这个舞台上发挥行业组织的特定优势,努力创新、唱好更多的企业爱听的折子戏,提高展会的附加值,并加快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各全国性专业协会,依托说清行业和行业的有效服务,通过会展这个服务平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为了把会展做大做强,各会展主办单位更加注意在展会的组织形式上因势利导和优级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并积极探索展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006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代管55个行业协会、学会主办的专业展览80多个,万米以上的展览会近60个,占66.7%,总展出面积近150万平方米。从2002年到2006年,我们的展览数量上同比增长8%、面积同比增长35%。面积同比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万米以上展览数和面积分别增长27%16%3万米以上分别增长133%100%5 米以上分别增长75%29%。而且,有的展会已积极实现了内外展商展价并轨。为活跃市场、扩大内需、满足消费做出了积极努力。其中,中轻联与大连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啤酒节”、与宁波政府合作的“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与广州市政府和意大利制革联合会合作的“意大利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中国家具协会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合作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国国际五金展”、中国乐器协会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等展会都体现和实现了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目标,而且合作是真诚的、长期的,单纯逐利和短视是不被人看好的。

200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商务部、国资委、发改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中国展览馆协会及相关单位、媒体支持下,组织有关权威机构和业内专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和行业影响力等主要评选指标,对轻工各行业协会主办的展览会进行评价,推出和表彰了“中国轻工十大品牌展会”,其中一些展会已跻身国际前三名,有力体现了轻工各专业行业协会在会展组织中的作用,品牌展会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服务和行业引导。

四、“竞合”是会展城市的明智选择

会展是城市的窗口,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对于如何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会展业的潜力,UFI选择了这样几个指标:城市的经济实力、GDP总值、城市的硬件设施、交通状况、城市对外开放度等。有史为证,香港、新加坡会展业飞速的发展,正是源于它们这几方面的优势所在,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借鉴。当前,不少城市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都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振兴本地经济、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预期定位也很鼓舞人心,应该说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功不可没。每个城市在会展业发展的产业基础状况、市场集散效果、会展管理能力、综合服务功能、配套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各有优势和特色。

就会展城市的发展与竞合问题有几点值得商榷:

一是要准确把握城市的会展定位。通过对城市会展经济在全国及区域会展经济中比较优势的分析,站在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客观思维和审视。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立足于市场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切不可攀比、追风、一味追求政绩。在目标确定后,要进行总体规划、目标细化、充分论证、共识共振。一线中心城市可以同时打市场牌、区位牌、产业牌和文化牌;而二线城市办展就必须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如:中山、温州等。

二是要积极探讨城市会展间的“竞合”途径。当前,不少城市都将自己的会展定位于区域会展中心,纷纷争夺会展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新的竞合模式,如:行业组织间的合作、与跨国展览公司间的合作、城市间办展机构间的优势互补、展中展与互为AB制角色互换等等,这些处于萌芽发展趋势,都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和主旋律。实践告诉我们:“竞合”是会展经济中永恒的话题,是会展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关键是把握先机、竞合为上、择善而行。

三是城市会展业“竞合”的目标是利益互求、资源共享。城市发展会展业的目的大都如出一辙、殊途同归:既要提升经济、提高城市市场地位,也要寻找更多的实现1:9的经济拉动的途径。如有专家提出,拉动展馆周边土地升值获利回馈,以收回初始展馆建设投资,也可考虑增加有特色且有需求的新项目或市场化运作展会同类项的合并来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是“竞合”是城市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基础。会展“竞合”是产业“竞合”的表象,是会展品牌培育前的阵痛,是会展提升和发展的基础。竞合应立足于全方位思考、要立足于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要素配置。在强调创新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实效性、引领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要通过产业链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会展的提升和拓展;应兼顾处理好常年市场与短期展览间的互动;应有效防止展大欺客、恶性竞争的发生,政府展会管理部门应逐步进行制度保证。

总而言之,展会与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她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是产业提升的助推器。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的新兴产业发展中,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合作、避免恶性和无序竞争。目前,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不完全统计在500强中有400家以上已经在中国建立生产、研究机构,其中上海约281家、北京158家、广东280家、浙江62,他们看好的是未来50年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成本、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特有文化和中国的历史机遇。如何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再加上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的制度保障、科学的管理水平、通畅的信息渠道,中国制造业完全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因此作为产业晴雨表的会展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世界经济通过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实现持续发展,世界的会展经济也必然会通过会展升级和转移实现会展的发展。在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竞合”将是更高层面上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竞合”实现发展和提升。

我们相信,有中国产业作后盾,中国的会展业前景将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共同为提升中国会展国际竞争力而共同奋斗。

 

【作者简介】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世成

 


上一篇: 基于上海世博会拉动的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态势
下一篇: “十五”期间中国展览业发展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