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中国IT业展览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09-07-07  更新时间:2009-07-07  作者:薛婷婷  点击次数:15549

一、IT产业基本概念及IT展会基本定位

IT是信息技术(Infomation Technology)的简称。IT产业是指:举凡处理或者应用到信息技术并依赖于信息和信息系统的行业。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备,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东西的网络环境,从事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的一个无所不在的IT产业。随着新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因特网已经成为IT产业的标准、核心和基础。IT产业的Internet时代已来临。它改变了传统行业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规模、应用形态,也改变了IT产业形态;与此同时,用户改变了过去基于产品的IT消费方式,转为基于解决方案的消费方式。IT定义的演变标志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核心,IT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IT业虽然成为我国近年来最有发展前景的热门行业之一,但是目前国内仍未有确立一个权威机构来标准和概念化这个新兴行业。各大网站对其产品的分类都有一定内在含义,主要为其网站消费群服务,不能作为国家的权威分类。

展览会是行业的风向标,是市场中的市场。我国IT行业的展览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产业的分类尚待统一,我们姑且把展会的专业性质按计算机软硬件、通讯业和互联网来分类。硬件的展览会主要指按制造业的分类产生的展览会,它包括:办公、会计和计算设备制造;半导体、通讯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器械制造。软件的展览会主要指以软件和服务为主的展览会。

二、“十五”初期的IT产业背景

信息化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于计算机以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得缺少的部分,所有工业都依赖信息技术,导致IT产业无所不在,致使IT产品市场和服务本身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因此IT产业的展览会的特点也同时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由于其技术更新快,产品升级换代快,展览会也同时具有高科技含量与展会多变化的特点。

二十世纪末,世界IT行业由于对网络服务公司和光纤电缆的过度投资而产生泡沫。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高峰论坛期间是高科技泡沫的巅峰时期。21世纪初网络泡沫破裂,世界性的危机席卷IT行业。我国也面临对IT行业投资不平衡,政策倾斜不够造成的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国内基础设施不完善,计算机标准化问题举步维艰,带宽不足,不少新产品的新功能在国内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十五”期间(2001-2005)我国的IT产业处于从泡沫中复苏,从传统到升级,技术中心转移的态势。面对这一状况,IT行业的展览会在“十五”初期亦呈现低谷,面临再定位的选择和展会项目创新的酝酿。

三、“十五”期间IT业展会特点

“十五”期间IT产业的展览会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老品牌电脑展览逐渐衰弱和消亡

上个世纪80-90年代活跃在本土的全国几十个大小电脑展于21世纪初频频消亡并出现断层。堪称国内最强的世界计算机博览会(中国)Comdex/Chian随着网络泡沫高发,以及在展会在商用型IT和消费型IT之间定位的徘徊,致使展览开始走下坡路,2001年只有两个馆的展出面积。国内最早和最大的“全国计算机产品北京交易会(京交会)”亦面临展会再定位的选择。已有20届历史的品牌展“京交会”做出决定于2000年第21届与“第4届世界计算机博览会”合并,实现国内首个IT展强强联合。展会上打出“掌握科技前沿新知,迎接数字化时代”的主题标语,在北京展览馆摆出4个馆的阵势,联想、海尔、四通、长城、清华同方、大恒、华盛、浪潮等公司悉数登场。联想总裁杨元庆,台湾宏基董事长施振荣发表主题演讲,成为当时IT行业会展界的大事。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产业中PC机的发展走向没落,以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台式PC失去了主宰地位,因此单纯的电脑展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2001年后,此合并后的展会一年不如一年,终于在2004年随着美国本土的Comdex/Fall展会的破产,中国的“世界计算机博览会”也宣布停止办展。

20008月北京另一强势展会“中国计算机世界展览会”的主办方“计算机世界杂志”停办了自己的展览会,承办了“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该展会是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最重要的活动,每两年易地举办一次,被誉为轨迹信息科技的“奥林匹克大会”,会议带有展览。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担任会议名义主席,胡启立担任主席,江泽民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此次活动堪称中国IT产业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会展活动。2001年和2002年“中国计算机世界展览会”的主办者分别以“网络存储”和“无线网络世界”为主题办了两届展览,但效果不佳,参展商不足百十家,昔日的另一大品牌展终究走向衰败。1998年起始办的“中关村电脑节”伴随着IT产业从PC机转向互联网的8年,也从辉煌走到边缘。已办9届的“上海国际家用电脑展”和“上海国际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展览会”更是IT展在上海的缩影。在经济环境差,市场竞争混乱,操作不规范的因素下,上海的IT展也曾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IT展会的处境同出一辙。

(二)通讯技术和设备展览发展平稳

与命运多舛的电脑展不同,通讯类展览会在“十五”期间始终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追其原因,首先产业发展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国家给予了巨额投资,使其跟上了世界电讯技术和通讯网络设备发展的脚步。另外国家对通讯产业实行了严厉的监管,威权的行政干预使通讯市场相当时间处于垄断局面,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通讯市场计划性较强,展览会市场也相对平稳。北京的通讯展一直维持着一两个大展览会的局面。2001年经信息产业部批准,“北京国际无线通讯设备展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通讯设备技术展览会”,此展经过15年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通讯展览,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世界级信息通讯展览。深圳“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信息技术与产品展览会”(高交会IT展)历经七载锤炼,业已发展成为海外IT业者展示产品与交流技术的最佳平台。

(三)IT类展览会呈现从北京向全国辐射的办展趋势

21世纪初期,由于IT产业在世界范围的质变飞跃,国内的发展趋势呈现从低谷转入复苏,从PC机转入互联网,从产品转入服务,制造业的重心也转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紧跟这一形势,2001年后IT业展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老品牌电脑展消亡或转型,新的电子信息展、通信展开始从北京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转移;又从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向全国辐射,形成新一轮的IT展览会三大板块构架,产生新一轮的数量有增无减、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的展览会竞办态势。当然其中不乏办得较为出色和有影响力的展览会,例如:上海的“亚洲信息技术展”(CeBIT ASIA)、“上海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广州国际IT产业展览会”、“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深圳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展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信息技术与产品展”(交易会IT展)、“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武汉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武汉国际通讯展览会”等等。

(四)软件服务类展览会开始形成规模

200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总值已达到2300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860亿元,30%,软件出口产值达28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1倍,年增长超过60%。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达176家,北京、上海、大连、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北京、深圳、西安等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迅速发展,“中关村模式”有力带动了软件产业发展和出口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的软件博览会不多,由信息产业部主办,软件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1996年开始举办,“十五”期间仍为软件展会行业龙头,为促进中国软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值得关注的事,大连和上海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强劲发展,软件外包业务的迅速成长也催生了有关软件展览会的诞生,例如,2003年第一次举办的“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一般称中国唯一的国家及软件交易会,展览会围绕“国际合作、自主创新、行业应用、人才交流、资金对接”五大主题做足文章,办出自己的特色。另外,“沈阳国际计算机、软件及制造业信息展会”背靠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被国家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广重点省,在“十五期间以沈阳、大连、鞍山三个国际级重点示范城市为核心对150家企业实施实施不同层次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展览会对扶持企业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极大贡献。还有“浙江国际软件暨通讯技术展览会”、“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上海)博览会”等软件展览会都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器械制造业展览会方兴未艾

据信息产业部数据,“十五”期间,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年均超过40%。与此对应,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器械制造业展览会方兴未艾。

“十五”期间,上海电子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近几届全国电子信息展览会上的中坚力量。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经济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上海第一大支柱产业,已连续1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106.0亿元,同比增长21.8%。电子元件制造业作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近两年受计算机、移动通信、音视频以及汽车电子的需求带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重组,2005年电子元件产业总销售额320亿元,同比增长了21.66%;产量约700多亿只,同比增长15%。受全球电子信息产业2005年进一步回升拉动影响,上海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也将有大幅增长。面对这一大好形势,中国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专业电子展,电子行业举办最早的“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在“十五”期间举办了57届至66届展览会(一年两次)。该展是唯一同时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商务部全力支持的电子展,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最久、门类最全、影响最为深远、规模最大的专业电子展。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CEF)与中国电子产业共同成长,它历经并见证了中国电子产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与发展。展览每年分为春秋两季分别在深圳、上海展出,配以高层次研讨会活动。

“十五”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对SMTSMCSMD的需求额度达数十亿元。“十五”期间另一瞩目的电子设备展览“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简称NEPCON),2001年已在深圳和北京分别成功举办了七届和八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主办方励展博览集团和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的合作和积极努力下,NEPCON已逐渐树立了专业化电子行业展览的形象。主要展出电子生产设备、元器件、测试仪器及显示器等产品。另一展览“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暨研讨会”(IC China )也于2003年拉开帷幕,它作为中国第一个涵盖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国际化专业展览发展态势较受人关注。“十五”期间在国防电子信息行业的“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是唯一得到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通力支持的国防电子信息口展览会。

作为IT产业基础行业的电子元器件、组件、生产设备的展览会“中国国际电子元器件、组件、电子生产设备、光电技术贸易博览会”2002年在上海浦东新博览中心首次举办,它是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中心把其品牌展“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移植到上海,与中方主办单位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联合主办。该展经过4年培育,2005年展出面积已达15000平米,参展商308家(海外厂家占三分之一),观众达32000人,是电子信息基础行业有代表性的展会。另外珠三角地区的“电子零部件及生产设备、仪器、仪表暨半导体工业展(东莞)”、“华南(惠州)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深圳国际电子零件及生产设备展览会”和“中国长三角(杭州)电子零部件及生产设备展览会”、“大连国际电子设备、电子元器件工业展览会”等项目都是“十五“期间较为活跃的展会。

四、“十五”期间我国IT业展览会的基本状况

(一)IT业展览会的数量和主要地区分布

据粗略统计,2005年,全国IT类展览会大致有200个左右,约占全国展览会的7%。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长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共有95个展会,占三地展览会总数量的10%。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和科学的中心,汇集了中国高科技与IT行业的精英,计算机软硬件展览会有23个,通讯、通信、电子类展会有21个。上海的六大产业定位中,信息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通讯电子类展会共计39个。广州以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契机,致力发展为世界范围的生产制造基地,其电子及信息制造业产值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及通讯设备展览;通信、通讯、电子展览会有12个。90年代以来,由于外资对珠三角地区的投入集中在电脑零配件、计算机、精密仪器和智能玩具等加工制造业上,通过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深圳、东莞、顺德、中山、惠州等城市依托全球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应运而生近10个较大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展览会。长三角地区是近1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加工制造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推动现代化制造业进程的IT产业普及与推广更是令人瞩目。“十五”期间在苏州、昆山、连云港、杭州、宁波等城市纷纷产生了IT类基础产品和生产设备类展览会,虽然一些展会规模还不大,尚有待进一步培育,但其专业代表性及融入国际采购链的趋势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城市每年不下20个专业展和商贸展上聚集了IT界人士的眼球,其发展后劲让人关注。

(二)IT业展览会等级水平情况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境内的经贸技术展览会评估标准和认证办法,也没有正规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所以国内的IT业展览会未曾有权威的等级水平分类。根据全球业展览协会(UFI)的条件,在我国众多的IT业展览会中,只有“中国国际通讯设备技术展览会”和“深圳高交会信息技术展”通过了UFI的认证。这说明我国大部分IT展规模小、时间短、产能低、国际性差。当然中国一些未被UFI论证的展会并不意味着就不是好的展览会或品牌展览会。基于UFI章程的限制,我国一些综合性的展会就不在其认证范围,例如广交会。另外UFI组织70%的成员来自欧洲,北美展览业界并未参与,也使其全球化的代表程度产生局限性。不过被Ufi认证的展会毕竟是国内较优秀的展会。中国IT业界的展会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踏踏实实为自己创造具有品牌展览效能的各项条件,把自身做大做强。

五、“十五”期间中国IT业展览会的代表项目

1.中国国际通讯设备技术展览会

“中国国际通讯设备技术展览会”是中国举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通讯展览会。主办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承办单位为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该展会于1990年开始举办,到“十五”第一年已举办第12届。“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于1018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展出面积愈5万平米,观众超过30万人次。

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为海外组织单位。新浪网为合作互联网站。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是经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中国信息通信展会。 历经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良好发展,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始终与中国经济腾飞和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步前行,一直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会,并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之一。该展览会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信息产业部及相关部委领导等多次莅临展会参观指导。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与演进,产业链外延的不断扩大,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的展示内容涵盖了信息通信领域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运营商、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制造商、互联网服务及内容提供商、媒体、分销商和广大消费者等共同参与的盛会。

2.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信息技术与产品展览会

该展会简称高交会,主办单位为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10部委、深圳市人民政府,1999年始展于深圳市会展中心,历经六载锤炼,已办成海内外IT业者展示产品与交流技术的最佳平台。展览会于2004年通过UFI的认证。2005年第七届高交会是一次盛况空前、国际化和自主创新色彩浓厚的高科技盛会。展出面积达13.5万平米,来自世界各地的104个代表团、3464家参展商和1896家投资商参加了展示、交易和洽谈。国外2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国内地所有的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26所高校以及港澳台地区组团参展参会,国内外65家知名跨国公司参加了展示与交易,专业展海外展区面积所占比例达38%。国外组团数、跨国公司数、投资商数、专业展海外展区面积均创造了高交会的新记录。展会集中展示了科技、经贸、教育、信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我国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成为高交会打造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重要支撑点。

第七届高交会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精彩纷呈的高科技盛会。世界科技与经济论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一次汇聚中西方科技、经济、社会最新动态,加强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精彩演绎;中外企业家论坛深入研讨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架起了一座中外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super-SUPER”系列活动再受瞩目,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活动吸引了11家海内外著名证券交易所和21家国际知名创投、中介机构的参与,推动了科技与资本间的联姻;各方面高层人士举行了33场配对洽谈活动,在企业、大学和政府之间搭起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人才与智力交流会秉承人才推动科技腾飞,智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宗旨,吸引了1286家企业参展,进场人数达6.2万人次。此外还举办了会展经济国际论坛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研讨会等一系主题丰富的论坛、研讨会等活动。

 

3.上海亚洲信息技术展(CeBIT ASIA

“亚洲信息技术展览会"CeBIT Asia 2001)是世界最大的“德国汉诺威信息技术展”,于20018月移植到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首次举办的展览会。主办单位为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业分会。该展会是CeBIT这一世界著名展览品牌登陆亚洲、选择中国的第一个会展项目。首次展览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21家行业领先的厂商参展,展览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展示的产品和服务涉及了信息技术和电信,网络计算,办公自动化,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重头戏是信息技术,其参展商占总量的75%,电信业几乎占了剩下的全部份额。包括中国内地的联想、华为、海尔等117家参展商,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分别有17634家厂商参展。另外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冠群、爱普生(Epson)、施乐,日本的佳能、松下,韩国的LG、三星等著名厂商都将在展览会上展示自己的最新技术和服务。数字设备展区推出数字家庭体验区,让人们领略到数字生活的无穷乐趣。商务应用展区聚焦信息安全热门话题,特别开辟信息安全产品及技术展区。通信展区掀起蓝牙技术蓝牙风暴,为观众带来由3G网络、VoIPIPTV等时尚。

2005年亚洲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的展示产品分为三大类别:数字设备及系统、商务应用、通信。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参展商参加,展出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3万多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了展会。

4.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

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始于1972年,主办单位为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展览面积达6万平米,一年两届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举办,以电子器材和设备订货会为主要目的。

 “十五”期间展览会引入了创新意识,在内容、形式、管理方法上都有所改进,逐步办成中国电子第一大展,同时也扩大了海外企业参展成分。200567届全国电子展共吸引了60000多人次参观,参展商约2000家,展位数2000余个,其中海外展商数量约300家。展会吸引2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约5000买家前来会场进行参观、交流、洽谈。

5.中国国际电子元器件、组件、电子生产设备、光电技术贸易博览会(electronicaChina

此展览会始办于2002年,展览地点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主办单位为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由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把它的品牌展“electronica”和“productronica”从慕尼黑移植到上海,每年一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是面向整个电子行业的综合性展览会。

它的展品范围涵盖了电子元器件与电子生产设备两大方面,以下又分为无元器件、半导体芯片、功率电子元件、显示部件、光电产品、传感器、连接器、 SMT 相关设备、测试与测量仪器、微机电系统、线束机等专业展区。其广泛的展品范围,特别适合大型综合性电子企业集中展示企业形象。针对中国电子产业中快速发展的领域,如汽车电子、无线通讯、显示技术、无铅制造、功率电子等等,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设置了相应的展览专区,并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高质量的科技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专业性,积极向产业深展跃进。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海外企业参展比例一直在 70% 以上。大量的国际企业参展保证了展品的高科技含量,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电子产业的交流。

另外,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还与美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 SEMI )合作,每年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览会( SEMICON )都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同时、同地举行。两个展览会的总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目前,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还在积极与其它专业电子协会接洽,争取在每年三月份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形成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电子展览集群。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为广大中国电子制造业提供真正的“一站式”元器件与设备采购服务。随着国际性的电子制造服务产业(EMS)向中国转移,EMS工厂与其它终端电子产品生产厂家也在加紧实现采购业务的本地化。中国市场对元器件与生产设备的需求大量增加。为此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为中国电子制造业提供了全方面的采购信息提供。从一件微小的陶瓷电容,到大型的表面贴装设备生产线,从一根基本的连接器到精密的线缆处理设备,都可以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丰富的展品中找到。可以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是中国电子制造厂家完善物流系统、降低采购成本的最佳平台。

6.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

“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 主办单位为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台办、江苏省人民政府,2002年首次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十五”期末,展会使用面积达44,000㎡,参展商600家企业,1600个展位,参观人次达150,000人(其中长三角占60%;中国大陆其它地区占25%;境外占15%)。吸引国内外参展商600家,专业人士5万人。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和潜力的IT专业展会,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IT企业,规模已越来越大。

展会展示内容:数字生活、电脑成品及周边、LCDTV、数字家庭消费类电子、手机及个人智能型装置;先进电子半导体元件半导体器件、被动元器件、连接线及连接器装置、光电显示、光电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消费及车用电子电路板及电子组装、电路板、电路板设备、SMT设备、原物料与化学品及周边。软件及信息服务:制造业应用软件、通讯及多媒体服务 、术设备服务、厂生产设备、制造设备及材料、电子仪器仪表、检测装置。

7.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

展览会的产业背景:“十五”期间,中山市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电视机和录像机、计算机整机及外部设备、电子元件、DVD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已具有相当规模。同时,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成立了“中国技术市场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科研水平和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中山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集中在火炬区,而火炬区的电子信息企业则集中在中国(中山)电子基地,该基地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区内已形成了电脑、打印机、化工电子、电池新能源、光电、微电子、家电等七大电子信息企业群。

2001年由中山市政府和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次在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电展会)。2005年由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东省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暨首届国际电脑通讯节”、“首届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在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电展会展览面积达2万平米,共吸引约18万多人次参加,同比增长38%;投资贸易成交额达63.8亿元,同比增长26%
   
进入第五届的电展会实现了一次大跨越,三展联办打造出最大规模、最高层次的一届电展会。三大展会互为支撑,把2005电展会办成一个集硬件产品、软件展示、展销、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展会,展会规模创下历届之最,成为一届名副其实的IT大展。本届电展会具有规模庞大、组织得力、活动丰富、人流多的特点。中山连续举办五届电展会,擎起电子信息产业大旗,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投资落户,其中包括佳能、纬创资通、卡西欧、飞利浦等电子信息及相关企业,其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把中山塑造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电展会在经历了“十五”期间的发展后,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成为经贸盛会和大众节日。

8.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

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是我国唯一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批准和支持的国防电子信息产品的专业展览会,其主办单位为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鑫隆电子新技术公司,协办单位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航空业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航天行业分会。各协办单位以集团的形式统一组织本行业相关企业参展,从而使展会将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自1998年举办首届以来,逢双年举办,展出规模逐届增大,第五届展览会展出面积超过1.5平方米。与往届相比海外企业较多,奥科电子、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俄罗斯光联、National InstrumentsElma Electronics IncConcurrent TechnologiesTektronix Co.Ltd.M-Systems Flash Disk Pioneers LTDCSIRSAN RONG ELECTRONICS CO.LTD、乐普科光电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积极参展。展品涉及电子、兵器、航空、航天等行业。展览会期间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国防电子技术应用论坛。论坛涵盖了遥感/遥控系统与技术、雷达/制导系统、电子情报/侦察/支援系统、工业控制与测试测量、连接器、电源及信息安全保密等议题。

9.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

200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总产值已达2300亿元,比1999年增加1860亿元,年均增长30%;软件出口达到28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超过60%;认证软件企业10871家,认证产品20736个;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达到176家,北京、上海、大连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北京、深圳、西安等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关村”模式,有力带动了软件产业发展和出口增长。
  
“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是中国软件产业一年一度的盛会,主办单位为信息产业部、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初办于1997年,展览地点为北京展览馆,现展出面积达2万平米,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办成中国历史最长的、全行业的国际软件博览会。“十五”期间展会得到稳定的发展。2005年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于61416日在京举办,主要以集中展示中国软件产业近年来发展成就为主题,促进国际软件界的交流与产业合作。此次软件博览会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的各项政策,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而不懈努力。

10.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

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简称“大连软交会”,主办单位为商务部、 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室,始展于2003年,展览地点为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每年一届,2005年“大连软交会”已成为国家级的软件交易会,展览面积达3万平米,吸引着众多国家展团和客商参加。日、韩、英国、法国、以色列、爱尔兰等国家的政府部门纷纷组团参加展会,共有来自全球各个大洲26个国家的来宾前来观摩展会。

中国大连软件交易会也是国内外IT界的一次盛宴。惠普、IBM、甲骨文、简柏特、SAP、日立、NTTAVAYA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全球总裁、副总裁前来参加展会;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国内企业的总裁副总裁多达数百位。

   六、“十五”期间中国IT类展览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随着IT产业的起伏发展, IT 类展览会亦经过萧条、复苏、重组、崛起的过程。展会的动乱和裂变凸现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IT类展览会缺少战略和规划,处于盲动和无序的状态

成功的展会自始至终应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思路、找准定位、融通渠道、抓住亮点才能保证展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产业的兴衰荣枯进程虽然未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毕竟要经过成长期和成熟期,从产业有代表性的展会便能窥测端倪。八十年代末中国的信息产业进入成长期,这个时间段很漫长。20世纪90年代末PC机走下坡路,21世纪初始网络泡沫破裂,IT行业投资不平衡,政策倾斜不够造成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国内基础设施不完善、带宽不足,不少新产品的新功能在国内无法使用。与此同时,IT类展览遇到发展中的瓶颈。而恰在此时,展会的组织者却看不到盛衰循环中孕育着产业的生机,他们对展会定位举棋不定,让参展商遭遇选择的尴尬,特别是一些大型IT企业对于这类综合性的展会失去继续参展的兴趣,纷纷举办自己的展示活动,如IBMMicrosoftCisco3ComOracle公司每年都搞自己的展览。本土展览自身定位的模糊让一些IP电话、语音识别、数字时尚产品的制造商对本土的展览会望而生畏,失去很多客户,最后致使90年代末期的国内四大品牌电脑信息展在21世纪初期开始衰败和消亡。

(二)IT产业本身缺少核心技术,无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无成熟的用户环境,缺少品牌展览会

本世纪初IT界缺少自己的品牌展会。与此同时国内对海外品牌移植过来的展览无可奈何。由于没有自

上一篇: “十五”期间中国建筑材料行业展览发展概况
下一篇: “十五”期间中国机械行业展览发展概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