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国际展会遭遇大棒不应出逃
发布时间:2007-05-14  更新时间:2007-05-14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4193

      欧美法官、知识产权专家评点案例为深企支招
  中国的数十家科技企业,在4月德国著名的CeBIT2007展上,突遭当地法院祭出的知识产权“禁令”,展品被没收,参展商消失,令世人关注和震惊。
  这种溜之大吉并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5月8日,在深圳市举办的“国际知识产权的挑战与对策”研讨会上,欧美法官、知识产权专家对深企如何应对国际巨头的知识产权“壁垒”和“大棒”,进行现场评点,称企业碰到类似情况时应积极应诉,争取转机。
 5月8日举行的研讨会由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主办,是深圳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参会者阵容引人关注,除了来自国内的知识产权界权威人士外,还包括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的伦德尔·瑞德法官、德国国际技术转让主管协会原会长波赫·搏尔特等国际专家。在研讨“国际知识产权的最新发展”、“知识产权的挑战”等议题的同时,国际专家们还向中国、深圳知识产权界建言: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官司、诉讼,中国知识产权界和企业界,必须积极应对“新挑战”。
  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法官伦德尔·瑞德法官在就国际著名的“Ebay永久制禁令”这一案例进行剖析时指出,在美国,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采用知识产权“禁令”裁决——判令立即停止知识产权侵权制度,已成为美国知识产权诉讼中惯用的十分严厉的保护手段。
  在4月德国汉诺威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CeBIT2007展会期间,因涉嫌“专利侵权”,包括深圳迈乐数码、纽曼等大批中国企业,被列入侵权“黑榜”,或被逐出展会,或者展品被没收。
  被欧洲有关地方法院判令产品因涉嫌专利侵权,深圳企业就该溜之大吉了吗?德国国际技术转让主管协会原会长、知识产权事务专家波赫·搏尔特提出:必须积极、主动应对!他向并未专利侵权的深圳企业提出以下应对欧美法院的“秘诀”:一旦被采取知识产权禁令,必须准备3项工作,一是积极应诉甚至上诉,让律师准备并向院方提供一份“不侵权”的专利检索清单报告,尽快申明理由;二是对有关专利,提交可能“无效”的分析报告;最后,向法官提出一个后果警告——如果采取禁令出现“错误”的话,一定要起诉方承担一切损失和责任。
  “如果中国的有关企业,在上述事件中不是消极逃跑,而采取这样的积极应对策略,就有可能争取转机。”波赫·搏尔特如是说。

上一篇: 各种房展会乱象丛生 交易需谨慎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