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广州市展览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09-07-07  更新时间:2009-07-07  作者:刘松萍  点击次数:15726

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会展业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展览业也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突飞猛进,并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州是中国第一大展——广交会的永久举办地,百届办展实践及其取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刺激着广州展览业的发展;广州历来是商贸活动活跃之地,改革开放后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城镇产业带,为展览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广阔的市场基础,带动了许多特色显著、定位精确的会展项目。广州把会展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来规划,这在组织准备、机制配套、资源配置等方面激活了广州展览业发展的契机。

一、“十五”期间广州市展览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广州展览业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

广州——广东省的省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 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0-22,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全年中,46月为雨季,8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融汇了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广州有着悠久的对外交往史。在秦汉时期,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海外交往频繁。中国的丝织品、瓷器、铁器、铜钱、纸张、金银等以广州为起航站运往海外,换回珠宝、香药、象牙、犀角等,广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贸易大港。到了元代,世界上同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与地区有140多个。到了明代,广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会”。到了清朝,有一段时期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当时著名的“十三行”就是专门分工做对外贸易的洋行。对外通商的繁荣也促进了广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海陆空交通中心。中国第三大港口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年货物吞吐量达1.67亿吨。 铁路有京广复线、京九铁路、广茂线、广梅汕线、广深线、广九准高速铁路,还有建设中的广珠澳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除此之外,广州市还拥有极为便利的公路网以及城际、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规划到2010年旅客吞吐量为2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

(二)广州展览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20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美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十五”时期是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广州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前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十五”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高于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6.8%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5115.75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三位;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达到8393美元和652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吨标准煤下降为2004年的0.78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3%,呈现出明显的重型化趋势,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物流、会展、金融、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3%;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可喜进展。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534.88亿美元,其中出口266.68亿美元,均比2000年增长1.3倍。

3、城市建设管理成就斐然,宜居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稳步实施,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镇建设迅速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首期)、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地铁二号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新客站动工兴建,信息基础设施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广州陆海空交通枢纽齐备。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进展顺利,至2005年,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6.38,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

(三)广州展览业发展的政治环境

广州展览业的兴起与发展与广州市政府的因势利导分不开。近年来,随着中国展览业的不断升温,广州市委领导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展览业集会议展示、商务活动、观光旅游为一体,对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当地贸易、旅游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广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和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要把展览业作为一个经济新增长点,加以大力培育和发展。随着广州展览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建设的不断提升,广州市政府适时抓住时机,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且牵头组建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为广州市会展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区域经济合作好戏连台

1、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稳步推进

2004112930日,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老挝举行。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以及《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东盟在协议中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些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广州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概念上看广州恰好正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因此通过会展业大力推动广州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既可以增强广州的经济辐射力,也可以直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粤港澳大珠三角合作更加紧密
2004年粤港澳三方分别成功召开了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和2004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制定了港澳18个服务业进入广东的投资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推动粤港澳经贸合作走向深入。2004年粤港澳进出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总值达2557.8亿美元,增长23.2%;联合推介“大珠三角”成果丰硕;口岸合作取得重要进展,通关更加方便快捷;港澳零售、物流、会展等服务业进入广州的步伐加快。CEPA的实施标志着港澳会展业和广州会展业进入了一体化时期。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全面启动

“泛珠三角区域”涉及广州、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9个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2个特区。2004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简称92论坛),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合作概念框架协议》,建立了政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在基础设施等十大合作领域开展合作的目标,成功举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简称“珠洽会” ),共签约2926亿元。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广州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广州市展览业发展的优势及特点

(一)广州展览业发展的优势

1、拥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

广州位于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腹地,是中国南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大集散地,且毗邻港澳,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同时,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广州的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远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这种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是发展展览经济的有利条件。

2、拥有“中国第一展”的品牌优势

中国现代展览业的历史是从1957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的。经过50年的精心打造,广交会成功举办了100届。根据德国展览委员会的统计,该展已经位列汉诺威通信及技术博览会之后,居世界第二大展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3、拥有“亚洲第一”的展馆优势

“十五”期间,广州新增展场面积27万平方米,专业展馆面积达43.3万平方米,其中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展览面积已达16万平方米,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名列“世界第二”。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另外还有可以办展的广州体育馆及各大酒店、宾馆的会议中心等场地,全市展馆硬件设施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居前列。

1:广州主要专业展览场馆情况

展览馆名称

展览面积

(平方米)

产权归属

备注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

160000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

永久性展馆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160000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

永久性展馆

广州锦汉展览中心

43000

东泰骏城集团

临建

广东国际贸易大厦展览中心

17000

 

 

广东东宝展览中心

15000

东宝集团

 

广州花城展览中心

38000

三鹰实业展览中心

临建

中洲展览中心

40000

益武展览有限公司

在建

展馆面积合计

473000

 

 

 

4、政府高度重视

加快会展业发展步伐,积极构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是广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市领导对会展业管理和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正式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20个单位组成的市会展业行政管理机构广州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协作办、市工商局、市外经贸局联合颁布施行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对会展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展的审核要求和展览市场的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成立了会展业行业自律组织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和《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完善了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正式启动了广州市会展“一站式”审核管理服务中心,对在广州市申办展览实行“一站式”审核、备案和管理;制定实施了《广州市会展业统计制度》,正式把会展业统计纳入政府统计范畴;广州海关制定施行了支持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对解决广州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行政多头管理、企业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欠规范等问题有了组织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会展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会展公司、会展人才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能够承办各种大型展会的会展公司及精通会展业运作的经营人才是决定会展举办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广州市从事会展活动的企业(单位)有293家,从业人员3176人。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大专院校已经开设会展专业课程,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也已决定与中山大学联合培训会展业高级管理人才。

(二)广州展览业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快

广州会展业近十几年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呈现了跳跃式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估计,近年来广州的会展业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根据商务部发布“中国展览业市场调查课题成果”报告,2003年广东展览规模全国第一,其展览组织者收入32.4亿元占全国的37.5%,其中广州是最主要的阵地。

2、涌现出一些品牌展会。

广州展览业在发展中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造出一批名牌展览。除了“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外,还成长出一批在行业与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会展品牌,如美容美发展、国际家具博览会、建材展、照明展、服装展、汽车展等。但目前的局面仍是广交会独领风骚,其它的展会与之相比,差距太大,仍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3、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突出

广州大型品牌展览会基本上均由政府主办,如广交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州博览会等。这些展览会由于规格高、投入大、宣传多,格外引人注目且社会影响大,但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经济效益不明显。

4、展览企业规模较小

广州会展民营主体发展快,从展览中心机构到展览组织者,民营与股份公司开始唱主角,利用外资较少。除了香港的一些展览公司在广州举办展会外,国际知名的展览公司在广州落户的很少。20051011,广州首家会展合资企业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成立,共投资1250万美元。

5、展馆设施明显改善。

广州的展览馆从面积到结构基本合理,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展览要求,但配套服务设施欠佳,并且已经存在展馆建设过热的问题。

6、会展人才培养滞后

广州高校目前只有广东商学院设有正式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其它一些高校只设有会展经营管理专业方向。广州会展培训主要是短期职业培训,职业化人才培养则基本上还是空白。

三、广州展览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广州展览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3年在穗举办的各种展览、展销会616个,其中国际性大型展览会50多个。按行业分类,广州的展览会以综合展和消费品展览居多,综合类展会占50%以上,消费类展会占近30%,其次为工业品展,约占10%。高科技和文化类的展览较少,但高科技类、工业品类和服务类展会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以年均超过923736%的速度快速增加。

22003年广州与京、沪及周边城市办展情况比较 

 

上一篇: “十五”期间深圳市展览业发展概况
下一篇: “十五”期间北京市展览业发展概况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