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交流
感受德国会展的采访环境——法兰克福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1-07-04  更新时间:2011-07-04  作者:  点击次数:4907

法兰克福展览中心所在地已是城市观光游的一站,也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结束对法兰克福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会的采访已有一个月时间。每当有同事和朋友问起我此行的感受,总会让我回忆起法兰克福这个城市所流露出的浓郁的会展氛围。作为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会展城市之一,法兰克福领先的办展理念以及从细节之处体现出的周到和专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对于这座会展城市的印象,从坐上由法兰克福国际机场驶发的出租车那一刻开始。

细节之处彰显专业

也许是因为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迅速分散了抵达的客流行往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经过10多个小时的夜航飞行后,我几乎没花任何时间等候,就迎着早上明媚的阳光坐上了出租车。司机迅速驶入高速公路前往市区,汇入了周一上班高峰时段的车流。车行时而缓行,却不拥堵。长着南亚面孔的司机一边听着印度风格的音乐,一边主动搭讪:“你是来看展览会的吗?从哪里来?”我答道:“北京。看来到法兰克福旅行的人很多都是和展览会有关的?”短暂交谈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酒店门口,前排中央后视镜边缘的电子计价器随即跳出一行红字。当接过司机递过来的手写发票时,我惊讶地发现,纸的背面恰好是此次邀请我前来采访的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平面广告:推介在莫斯科即将举办的一个展会项目。广告语“Meet you in Moscow!”赫然在目,下边一大一小两个圆脸套娃在纸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右下角是一行小字:We make markets. Worldwide.(我们开拓全球市场)。

在展会期间,酒店入住率通常很高,所以我对上午10点到达后能否顺利入住并没有太大把握。幸运的是,主办方细心安排好了每个环节,使我没有感到任何不便。在随后几天的采访中,我对德国式的专业与严谨的做事风格更是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对主办方的工作细致和周到感到由衷的钦佩。此次应邀前来采访法兰克福产业用纺织品展的记者共来自60多个国家,被分别安排入住在三家酒店,但都距展馆仅约半小时步程。在入住后不到两个小时,我准时在酒店前台取到了记者证和采访日程表,随即赶往展馆,参加当天下午专为国际媒体组织的“Photo and Press Tour for the internatinal Trade Press(国际媒体记者摄影之旅)”。这个活动是在展会开幕前一天举行,由主办方引领记者们走访部分参展商的展位,帮助媒体预先了解一些最具特色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并为现场拍摄提供便利。由于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们抵达法兰克福的时间不一,因此为了赶上这个难得的采访良机,队伍中还有下了国际航班就拖着行李直接来参加活动的记者,敬业精神足以可见一斑。

专业媒体间的“PK

国际性的专业展会也会聚了国际媒体大家庭。在记者们的参观过程中,每当有德国参展商用母语向记者团介绍完参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时,队伍中便有记者大声要求:“English again, please!(请用英语再讲一遍!)”引来队伍中的一片笑声,合理要求被欣然得到满足。当参展商介绍完毕分发资料时,等待索取的记者队伍也分成了英文版、德文版两大阵营。偶尔遇到现场的英文资料数量不够时,队伍中的一位美女记者便尽显优势,从参展商手中将西班牙语资料尽收囊中,嘴里一边嘟囔着“太好了,没问题”,使语言优势在媒体间的竞争中尽显无疑。在索取英文资料的队伍中,我认识了同住在一家酒店的芬兰记者Tuula

Tuula来自赫尔辛基,是一家建筑行业的专业杂志记者。在采访展会之余,她时时不忘在镜头中捕捉一些城市街头的当代建筑,为自己的杂志积累图片素材。虽然使用的是数码卡片机,但拍摄效果却不亚于使用单反拍出来的镜头效果,在我看来甚至可以作为专业杂志的封面,令我暗自赞叹她取景构图的专业视角与拍摄技巧。Tuula说,德国只有在法兰克福才有如此密集的摩天大楼,然而镜头中的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和谐共存,毗邻而立,在她眼中也成为法兰克福的城市魅力所在。

在几天的工作中,有高强度的采访与媒体之间的专业竞争,当然也有惬意轻松的时刻。新闻中心是各国记者们在展会期间工作、聚会、交流的大本营。白天,这里的书架上提供多个语种的新闻稿和参展商资讯供免费索取,工作区网络电脑设施齐备,为记者高效工作提供充分条件;到了每天下午5点至6点,是主办方为媒体特别安排的“Happy Hour for journalists(记者欢乐时光)”。每到此时,大家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在此小聚交流收获,举杯畅饮,场面热闹非凡。来自瑞士的约科布·缪勒公司的Roland博士强烈推荐我去参观一个展位上新推出的纺织可追溯标签新技术;旁边的两位球迷记者在聊着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与西班牙皇家马德里;来自澳洲的Dawn则诉说着她从悉尼长途飞行到法兰克福途中,在阿布扎比转机经历的47℃灸热高温……在这里,我惊喜地遇到了与报社在上海有合作项目的英国媒体记者团队。这一刻,我不仅感受到作为国际媒体大家庭一员的其乐融融,也强烈感受到媒体交流的广阔空间。

记者证=公交车票

记者证是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证件,没想到在会展城市法兰克福,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公交车票。

其实不仅是记者证,在所有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当地主办的展会专业观众的证件上,都对免费乘坐公交系统作了说明:在展会期间,可凭证乘坐德国公交网络运营商美因茨交通公司(RMV)的公交线路,限二等座。这种特别的设计,使不熟悉当地城市的外来参观者省却了辨认识别德文车站名与使用自动售票机的麻烦。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在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站台上,凡是到达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的线路,站牌上都会在线路旁边标有展览公司的LOGO,提示你可以乘坐此线路到达展馆,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座会展城市强大的服务功能与细致周到。

短暂的三天采访,构成了我对法兰克福的城市印象。十分喜欢CCTV纪录频道的一句广告语——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此篇就当作我地图上的法兰克福一页吧。

 


上一篇: 泰国会展业高速发展 年增率估突破20%
下一篇: 第21届东博会推介会在菲律宾、缅甸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