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关注展览活动新发展 凝聚展览理论新视点——兼论展览业开辟新道路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0-04-19  更新时间:2010-04-19  作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泽炎  点击次数:4970

近代展览活动如果以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算起,已有近160年历史。现代展览业如果以1925年在意大利成立国际展览联盟为标志,至今也有85年之久。中国则是1902年在武汉首开劝业展场;1929年在杭州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新中国更是在建国后,各种展览会接连不断;改革开放使展览业蓬勃发展。所以。当我们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提出关于展览业开辟新道路的课题,乃是颇有见地的。本文拟借助《展览通讯》这一内部交流平台,紧密结合近十年来中国展览活动的新发展,提出五个有关展览理论的新视点(分别涉及展览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等方面),以供大家讨论。

一、展览与经济:经济全球化赋予展会更大的功效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中国自2001年正式入世以来,已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它的存在。经济全球化给展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功效,因而也就更受关注。

1. 多种贸易的综合平台:展会本由集市演变而来,其地域性和时限性都很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时空距离在缩小,使展会的地域、时间、商品等范围不断扩展,日渐成为多种贸易的综合平台。所谓“多种贸易”是指:国内与国际贸易、商品与服务贸易、单项与综合贸易、双边与多边贸易等方面;所谓“综合平台”是指:展会可发挥展览、演示、接触、交流、联络、沟通、洽谈、成交等综合功效。此外,展会还有实物型与虚拟型,短期的与常年的,展览结合专业市场,展览结合会议论坛,展览结合节庆展销等众多形式。

2. 壁垒纷争的激烈战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风险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如此。当前发达国家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扩展到国际展览会,使之成为壁垒纷争的激烈战场。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又要以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所受这种打压尤为严重。近年来在欧洲的汉诺威CeBIT、柏林IFA等展览会上,多次发生中国展品被指控侵权而遭展台查封、人被带走的严重情况。这些情况都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密切相关,只不过展会成为各种复杂斗争的战场了。

3. 产业活动的有效载体:这方面励展博览集团的CEO陆思奇先生说的好。他说:“专业展会必须贴近所服务的产业,理解和预见所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要使参展企业能够在展会上得到该产业“成本—效率”的最新解决方案;创造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联系、和谐的社区般的环境”。通过以上这番话,我们不难体会展会作为产业活动有效载体的重要作用。

4. 拉动经济的特殊手段: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的展会经济活动得到国家高度重视。2008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20项具体措施》。中就明确提出“发展会展业,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20092月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刻,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2010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事项。会议指出,按进度、高质量完成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有助于提振信心,有利于克服危机,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二、展览与社会:展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从展会起源看,经济和贸易因素是首要的。但展会在展示宣传方面的社会功能也日益突显出来。现在世界都认同“软实力”的说法。而“软实力”绝非仅在经济方面。

譬如我们可以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在举办过双边的“友好年”活动。其中互相举办展览就是必有的项目。2008年和2009年,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的时候,展览会都成为展示成就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们还应注意到,展览更是人际接触的重要信息节点。俞华博士认为,展会本质的概括是“信息的‘场’和‘栈”,即“充满和弥漫着信息的地方”。其实何止展会,其他诸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多媒体也都可以认为是“信息的‘场’和‘栈”。然而不同的是,只有在展会上才能够做到人际间、面对面、有接触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展会成为人际接触的信息节点。全球化带来了便捷化;网络带来了虚拟化。但都无法替代人际当面交流,这是不言而喻的。

三、展览与文化:展览活动与文化创意的紧密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重要服务业门类,而且它从一开始就与展会结成不解之缘。自2005年深圳举办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以来,现在国家级的文化与创意展览会已有5个;省市级别冠以“文化产业展览会”名称的,数量近20个。此外,文化创意类的专业展览会,诸如:动漫展、影视展、图书展、艺术展等更比比皆是。譬如,20091230日,“首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在东莞开幕,共450家动漫企业齐聚于此。开幕第一天就签订合同120项、金额80亿元。展览会还颁发了“十大中国最具产业价值影视动画作品”、“最佳动画衍生产品设计”等奖项。

关于展览活动与文化创意的紧密结合的关系,这是近年来我国展览业界开始关注的一个课题。《中国会展》杂志以2005年举办中国会展文化节为先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撰写《中国会展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四、展览与科技:展会的虚实之争促进了更快发展

2009年关于实体型展会与网络型展会的关系问题曾出现了争论。这种“虚”、“实”之争的焦点在于,原本相安无事的展览公司和网络公司,由于网络公司挟自己客户资源优势也要举办实体展览会(主要是网商开店的各种商品展览会),而变得激烈起来。

但是对于大多数资本货物型的专业展会而言,上述顾虑似乎还不大。因为,毕竟网商几乎全部是资本不大的中小企业,他们适合经营的也大多是便于网上交易的生活用品或较低价值的一般商品。大凡生产资料性质的所谓资本货物,大凡技术含量高、需要系列配套服务的技术产品,如果仅凭虚拟的影像来订货下单而不对技术性能参数谈判和实际演示操作就要签约成交,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预想,今后的各种实体型展会与网络型展会将能够获得相辅相成的发展。其前景应当是进一步发挥实体型展会与网络型展会的各自优势;既要继续办好实体型展会的宣传网页、专项网站,同时也要借助网络公司的技术平台,搞好网络展览会的运营。

五、展览与政治:对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的新认识

政府主导型展会在我国会展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和发展正在成为会展经济的中国特色之一。最新的认识是,当前大量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存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借助政府支持的力量,实现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发展愿景——成就中国的会展强国梦,成为中国展览业的“领军型展会”,承担起全面提高中国会展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性使命。另一方面,要适时地进行市场化的转型,实现“四化”、“三效”的改革目标。即:“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效率、效果、效益”。其可采取的路径和方式是,政府发包购买服务,逐步向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转变。当然以上的变革都将结合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和研究。

中国的会展经济具有其自身特色;作为中国会展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当然也一定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规律。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上我们从展览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等五个不同方面汇聚了一些涉及展览理论的新视点。宋诗有云:“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展览业的创新发展也如这滔滔之水,必须汇合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大江大河之中,而与时俱进地跟随发展着。只有这样,展览业才能保持其不断发展的动力,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以上仅是本人对于展览业创新发展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分析。谨借此文诚邀大家共同讨论,并请各位不吝指正。                                                      

 


上一篇: 会展旅游 前途无量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