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郭牧、颜莉霞:香港会展业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7-09-10  更新时间:2007-09-10  作者:郭 牧 颜莉霞  点击次数:13468

    香港,被誉为“亚洲会展之都”: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仅次于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的亚洲第二大展览中心;2006年度举办110个大型展览,其中展览面积逾1819平米的大型展览会92个,商贸展览65个,由香港贸发局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33个,7个为亚洲最大展览会;吸引参展企业62,000家及超过5,200,000家全球采购商参加;全年香港展览摊位租金收入26亿港元;2006年直接会展经济收入264亿港元,为香港政府创造税收9.7亿港币,提供58,500个就业职位;迄今,已确认为UFI会员的香港会展组织机构14家,获UFI认证的展览会22个。一个个真实的数据展现香港会展业发展的傲人成绩。
    2007年8月,香港会展业领军人,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朱裕伦会长到访杭州,与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郭牧会长以及省内会展人代表深入交流,道出了香港会展业发展优势和经验,对浙江进一步发展会展业启发良多。
    一、外部环境优厚给香港发展会展业创造无限机会
    1、充裕的硬环境
    (1)强劲的城市综合经济。
    香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人均GDP高,2006年人均GDP达27680美元,为亚洲地区最高之一。香港经济过去20年增长了近3倍,GDP平均年增长5.1%,本港人均GDP年增长3.9%。
    (2)优厚的地理条件。
    香港位居东南亚各国中心,自香港开埠以来,就确立其重要港口和转口港的作用,拥有18万余家贸易公司,其中跨国公司逾800家。同时香港是一个面向内地的门户,随着CEPA的签署与实施,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日趋深入。此外,香港还处于世界时区中心,与伦敦、纽约构成全球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金融市场,这些天然的优势为香港会展经济提供了最低成本交易。
    (3)快捷的陆海空交通。
    香港地面道路发达,公共交通服务总类繁多,地铁、巴士、的士线路遍布全港,智能运输系统策略使本港交通运输系统更安全可靠、更具效率和有利环保。香港拥有设备完善的现代化深水港,是华南海上贸易活动的枢纽,2006年处理货柜2,350万个标准箱,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货柜港,亦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香港是主要的国际和区域航空中心,至2006年底,共有85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约5,400班来往香港与全球超过150个城市的定期航班,全年客运量4,445万人次,飞机起降辆280,508架次,航空货运量358万公吨,货运总值17,450亿元港币。香港国际机场的国际货运量为全球之最,客运量位列世界第五。
    (4)先进的会展设施。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为亚洲第二大会议展览场馆, 1997年耗资48亿港币扩建后的会展中心总面积24万8千平米。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将于2009年竣工,届时将为会展中心增加19,400平米的展览场里,使展览场地增至83,000平米,而中心可租用总面积将接近9万平米。亚洲国际博览馆是香港最新最大的国际展览及活动场馆,亦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与国际机场结合,并拥有内置地铁站的场馆,提供超过70,000平米的可租用面积和逾66,000平米展览面积。同时,展馆具有一系列完善的会议设施,从12人的小型会议,到多达逾3万与会人士的大型活动,均可应付裕如。这座现代化设施坐拥完善的海陆空运输网络,交通四通八达,与珠江三角洲一带城市及全球商业都会联结起来,展馆预计建筑费用23.5亿港币。
    (5)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香港作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服务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整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5年,整体服务业增长39%,受惠于访港旅客的增多和会展业发展,饮食及酒店业显著增长,约在本地生产总值的29%。香港旅游发展局备案的拥有会议场地的星级酒店就有近百家,会议面积逾25,000平米,客房数近45,000间。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催生旅游业成为香港经济主要支柱之一,2006年访港旅客达到2525万人次,其中来自内地的旅客1359万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87%,酒店房间总数年增长幅度7.4%。发达的服务业与旅游产业,促进香港会议及展览活动频繁,2006年约有218项会议及78项展览活动在港举行,吸引逾779,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2、配套的软环境
    (1)到位的会展服务。
    目前香港已经建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支持会展发展的服务系统,从参展商和客商入港到住宿,再到各参展点,提供优质的酒店服务、餐饮服务及交通服务。在参展期间,场馆和主办单位、相关政府机构亦能提供全方位精心到位服务,如每次开会前,政府官员都要到现场进行政策、法规咨询解答;媒体报刊机构到现场提供新闻服务;银行、邮政都派人到现场提供有关咨询和进行业务办理;调查机构也会到现场进行趋势调查,召开调查信息发布会,举办专业研讨会,并配套以医疗、投诉部门,提高会展质量。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给国际型会展提供方便沟通,亦能提供大量翻译人才;身为自由港,没有资金外汇的管治,交易资金流通便捷;报关手续便捷,为参展商和客商在资金和货物进出口提供成本便利。
    (2)完备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从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引进专家,通过来港办会展和出国办展等方式进行交流及在高等院校设置专业课程等方式培训人才,并建立了一系列与会展经济相关的管理机构。此外,香港拥有一批成熟的会展策划专家、招展专家、贸易专家、海关税务专家、金融专家、投资专家、法律专家等,给会展及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3)支持的政府态度
    香港政府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上世纪80年代,政府在湾仔海滨填海区拨出黄金地皮,交贸发局筹建会展中心。会展落成后仅3年,香港政府拨款50亿港币给贸发局作为扩建会展中心新翼工程的费用。为配合会展经济发展,香港这些年来投资约6,000亿港币,兴建2,000多项重大工程,包括占地3万平米的机场商贸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建设,为会展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气氛。香港政府不仅投重金兴建会展设施,还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会展组织者和参展商。如支持行业研究机构发展,制定会展长远战略规划,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讯等技术提高会展质量和效益等。此外,香港政府拨款1亿元设立专业服务发展资助计划,资助业界推行发展项目,以加强本港专业服务界整体或个别行业在境外市场(包括内地市场)的竞争力,每个获批项目最高可获资助200万元。
    二、内部优势显著给香港发展会展业注入巨大能量
    1、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三位一体的管理运作机制
    (1)政府宏观指导与服务。
    香港政府明确在会展经济中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即整合资源,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为会展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给企业搭建一个平台,正和地区的资源,寻找有代表性的企业将他们的优势展示出来,让来看会展的买家,通过参展了解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如香港贸发局是香港会展会展中心的拥有者,但它不直接参与管理,而是指定专门的管理公司(香港新世界)来经营,即使是贸发局自身办展也要全额缴纳租金,贸发局只是按出租的展馆面积提取很小一部分数额作为投资回报,展馆不参与展览会的主办,以确保公平、公正,场馆的档期由展馆的管理机构按照国际惯例协调,政府不参与。
    (2)企业自主经营与规范。
    香港会展公司的国际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整体水平较高,目前,已经有14家香港会展组织机构加入UFI。这些会展企业中,部门的设置非常规范、全面,如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于2000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从而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的展览会主办商,通过这个认证,表明雅式公司已经具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展览服务体系。在网络服务方面,由于大多香港会展公司以海外展为主,通过设立海外办事处等手段,与各国参展商保持紧密联系。此外,大多香港会展公司都有过硬的服务,重视买家,对参展观众构成进行分析并存入数据库,共参展商参考。展览公司是联系买家和卖家的纽带,任何一个成功的展览对买家和卖家都要有利,香港的会展公司,通过对买家和卖家提供专业到位的服务,成为促进香港会展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会展协会沟通与协调。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创立于1990年,旨在于政府及法定机构协商,促进会员的商业利益。协会成立以来,以一统的声音,代表行业向政府部门,立法及法定机关,传媒及公共机构争取应有的权利及保障;透过精心策划的培训及教育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作为行业的咨询机构,与其他相关团体组织紧密合作,从而促进和提高会展行业的声誉和地位,并推动香港成为亚洲及全球主要的国际展览及会议之都;加强会员间的沟通,协助收集和发行行业内咨询和数据,以促进会员间的商业利益。2006年,会展协会联合贸发局、旅游局、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推托毕马威企业财务有限公司分析及评估展览对香港整体经济的贡献,并对会员网上调查,以了解各会员对业界现行状况的意见。此调查结果将有助执委会制定有关香港地位及协会的发展策略。
     2、结合市场需求和本港优势准确定位,打造国际品牌展
     一个商贸展览要做好必须坚持产业加市场的原则,展览所涉及的产业都应该是优势产业,而举办地及周边地区要有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吸引大量的参展商和买家。香港极具产业优势,是全球第十大贸易区,毗邻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江三角洲,各类产品的厂家云集。国内出口额的三分之一来自珠三角,是一个重要的出口加工区域,国际买家到香港参展后,可以顺道到珠三角的厂家参观。同时,香港有庞大的市场需求。香港15万家贸易公司和800多家跨国企业,为参展商提供大量的商贸机会。此外,香港背靠祖国,近年来内地生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香港成为采购中国高档商品的聚集地。同时,香港展会参展商以港商为主体,加上台湾参展商以及国内参展企业,组成了大中国的参展商群体。2006年参展公司接近62,000家,中国内地是增长的主要来源,增长幅度139%。参展商品多以内地生产的高档消费品为主。庞大的市场需求结合本港优势产业,香港会展业定位中高档消费品展览为主,参展商透过接触优质的区内及国际买家,这绝非参与在亚洲其它城市举行的展览会所能比拟。
    同时,凭借香港化大都市定位,香港会展注重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品牌展览建设。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会展经济效益的大小。品牌是以无形资产作为竞争,品牌会展规模大,专业性强,影响力广,成本低,效益高,能够给商家带来高回报。因此香港很重视品牌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品牌。目前,香港举办的大型国际展览会中,有22项得到国际展览联盟(UFI)的认可,其中11个由贸发局举办,诸如香港玩具展、香港时装界、香港家庭用品展、香港礼品及赠品展、香港钟表展、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香港国际灯饰展,都是位列亚洲第一的国际性展览盛会。据贸发局统计,2006年香港礼品及赠品展买家54875家,展商数3879家,展览总面积达到76238平米。许多展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几年,甚至30多年,不仅给香港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增强了城市知名度。
    3、强大的会展拉动效益促进香港经济成长
    香港会展经济带动本地旅游、酒店、零售、餐饮业,为香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根据香港会展协会统计,2006年展览业为香港经济带来264亿港币,约占2006年香港GDP总值的1.8%。其中,展览业带来的直接收入达132亿港币,包括82亿港币的访客个人开支带来的进帐和50亿港币的活动主办机构和参展商开支。由服务供应商为展览业向第三者采购货品及服务而来带的间接开支达79亿港币。展览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在本地消费带来的连带开支总额达53亿元港币。同时,展览业为香港政府带来约9.7亿港币的税收。随着展览业带来的整体开支增加,政府税收较2004年复合增长17%。此外,展览业为本港提供相当于58,500个全职岗位,较之2004年复合增长11%。
    三、目前浙江会展业与香港的差距
    浙江会展业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贸易,近年来会展业兴起与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省办展460个,展览总面积达到280万平米,举办各类会议4000余个,全年办展直接收入约7亿元,会议收入约14亿元,并形成了以杭州、宁波、义乌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会展城市。杭州西博会积聚人气,提升国际知名度,会展携手旅游,共谱“品质生活之城”新乐章。宁波会展业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举全市之力,打造会展之都”,逐步树立如宁波国际服装节、消博会等品牌展览。义乌依托强大的产业优势,打造义博会等国际性专业展览,以会展为平台,确立义乌国际商贸城地位。
浙江会展业在稳步中健康成长。尽管如此,由于浙江会展业起步较晚,市场机制不健全,行业管理不完善,规模较小,多数处于培养之中,与香港相比,差距甚远。
    1、会展硬件跟不上,软件不到位
    浙江会展业在本世纪初掀起了建设场馆热,各大城市纷纷上马兴建现代化场馆,目前,省内各大展馆总面积近100万平米,室内展览面积约30万平米。不过展馆的规模普遍不大,能够真正承办大型国际性展览的场馆困乏,失去很多商机。如义乌梅湖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仅3万米,仅能容纳近1500个摊位。2006年义博会摊位4000个,部分安置在简易场馆中,设施简陋,服务无法到位。义乌拥有强大的买家和卖家市场,无奈由于场馆限制,影响发展。
    香港注重会展相关行业,如信息、网络、交通、住宿、餐饮、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设备齐全且服务质量高。然而浙江由于起步较晚,服务设施,如酒店、餐饮、旅游等配套设施明显跟不上。同时,浙江会展人才困乏。目前大多数的会展人员都是半路出家,靠着实践摸索,缺乏专业的知识,未经过正规培训。虽然浙江高校开设会展专业水平在全国领先,不过要培养出大批高级专业人才,作为会展业中坚力量,还需要一段时间。
    2、会展管理机制不完善
    香港政府对会展经济很重视和支持,行业管理组织比较健全,自律比较规范,且在政府和行业机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各行其职,各负其责。我省会展业刚刚兴起,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行业自律仍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介入仍将继续。但是政府某些管理,如会展审批和资格认定上,程序复杂,手续繁多,时滞较长,影响会展质量和水平,且浪费会展资源。且我省没有明确会展业的专门管理部门,经贸委、外经贸厅、科技厅、文化厅、建设厅、工商部门等都有相关管理权限,多头管理、重复审批、重复办展的现象比较突出,这样影响我省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会展业尚未与市场接轨,没有真正把会展纳入市场中去,未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会展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展览规模偏小,品牌展览匮乏
    香港每年举办的定期展览会数量达80余个,且规模在2万平米左右,最大的如香港礼品及赠品展,2006年展览总面积达到76238平米。浙江省2006年展览数量410个,展览面积280万平米,平均每个展览面积不到7000平米。2006年全省冠以“国际”名称的展览会68个,占展览会总数的16.6%,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品牌展览建设上,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如义博会、宁波服装节等在国内小有名气,认知度仍然不高,至今,浙江省内举办的展览还没有一个获得UFI认证。此外,国际会展业趋向专业化发展,衡量会展质量和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专业化,即专业观众的比例。目前,浙江对专业观众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且海外观众比较很少。
    四、提升浙江会展业发展水平对策的建议
    朱裕伦总结香港成功经验,认为会展经济要发展,就是要培育专业人才,整合会展资源,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在差异中找到定位。浙江会展业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资源,走差异化发展,同时要在加强软硬件的设施,规范会展市场,为会展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各会展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走差异化道路
    香港会展业发展定位准确,这点非常值得我省学习。浙江省内城市各具特点。杭州是国际性旅游城市,旅游服务业发达。适时发展国际性会议是杭州会展业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宁波这些年来会展业受到政府的大力重视和支持,宁波应该利用政府有效资源,结合港口优势和制造产业优势,发展国际性展览。义乌凭借产业基础和国际商贸城定位,大力发展国际性专业化博览会。浙江省内还有很多专业市场,市场资源丰富。这些地方在发展会展时,不能一味地强调做大,而应该加强专业性,吸引专业性买家,提升经贸会展的交易效益。
    2、加强规划,加大支持会展服务环境建设
    香港政府深知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服务功能,我省会展业组织管理亦应摆正政府位置。首先应明确政府管辖职能,并将政府由过去的直接领导、管理转变为指导、协调、支持、服务上来。政府应该为会展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应该将会展的发展纳入整体规划中,制定会展业总体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合理规划会展硬件设施及交通、运输、酒店、信息传媒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应经快制定与会展发展相关的,包括场馆建设、会展主体建设、会展运输、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法规。香港交通、旅游、酒店、餐饮、通讯等配套设施完备。浙江近年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但是如杭州、宁波等地,因建城时间较早,城市交通道路状况短时间仍将无法得到改善。同时,举办大型展览期间,大量客商涌入,酒店住宿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物流、通讯等配套设施在客流繁忙时亦无法全方位满足。因此,政府应加强城市配套设计规划,加大扶持会展服务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3、加强会展硬件和软件建设
    香港有符合其“亚洲会展之都”的国际性一流的展馆。当下,浙江会展业发展硬件设备及其不完善,现有展览场馆无法承办大规模国际化展览,从而失去很多商机。目前,浙江省内杭、宁、温、义乌等地的场馆利用率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已经达到75%以上,很多场馆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政府应该经快根据地方会展发展情况,将建设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场馆纳入规划中,为会展发展营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同时,会展作为一种行业行为,一种经济形式,同样需要大量专家,不仅是会展的设计专家、策划专家、招展专家,还有贸易专家、海关关税专家、翻译专家、金融专家、投资专家、法律专家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香港经验,完善会展研究机构和教育基地,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提高我省会展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人才队伍。目前,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展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协会应该联合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制定会展人才培养规划,设立相应的职称考评系列以及考试培训办法,以培养既有深厚会展专业知识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会展人才,奠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人力资源基础。
    4、注重品牌建设
    香港有数个亚洲数一数二的拳头展览品牌,浙江至今无一展览获UFI认证。扶优扶强,加强会展品牌建设任务艰巨。市场是关键,我省的展览应该立足于市场,扩大买家和卖家数量与质量,提高经贸交易效益,作为贸易服务的会展公司亦要提高管理营运服务能力。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扶优扶强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同创建我省特色品牌的展会和优势展会。
    5、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香港会展协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和影响力。浙江省内市地会展协会发展仅几年时间,省会展协会也才刚刚成立。今后,应切实加强协会建设,发挥协会服务、协调、自律的功能,规范和提高我省会展行业水平,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素质,协调解决业内纠纷,加强与外省及国际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区域间会展联盟。同时,协会应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掌握行内发展现状,为政府规划提供调研数据与科学决策建议。另外,适时开展会展评估系统,不断提升会展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促进我省会展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 陈仲球:做好会展业 促进双转型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