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沈丹阳:广交会模式不可“克隆”
发布时间:2007-07-06  更新时间:2007-07-06  作者:沈丹阳  点击次数:8136

    广交会模式能否复制?昨天,记者采访了国内权威会展专家———国家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沈丹阳博士。
    如何看展外展?
    记者:近十年来中国会展经济迅速发展,每届广交会期间,在珠三角的许多城镇都会举办“展外展”,而且许多是当地政府主办,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沈丹阳:展览业的需求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展商,它要扩大影响拿到订单;二是采购商,通过展会找展商洽谈业务;三是展览公司,作为展会组织者,它要从中赚钱。需求带动增长。但我们的需求里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多出来一个就是政府。企业要办展的原因是赚钱。政府则不是,它有另外的需求,首先希望带动产业,比如办汽车展,希望带动本地汽车产业,办服装展,希望带动当地服装产业;福建晋江办鞋展,是要带动鞋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二是希望带动本地服务业发展,大家都知道1∶8、1∶9这个概念,展览业投入1块钱,产出会达到8块或9块;三是以展会作为平台,宣传城市形象、扩大政府影响、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请八方来客,中央领导、部委领导、各省市的朋友、境外的企业朋友等等。有的还想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节日的气氛什么的。所以说,政府办展需求与企业办展是不一样的。
    广交会不可复制
    记者:广交会是典型的政府办展,且非常成功。但是,据我所了解,有不少政府主办的展览只是展会开幕式当天上午有点人气,之后的两三天都是门庭冷落,参展商抱怨多多。广交会的成功操作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沈丹阳:广交会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即便是国内目前算是办得比较好、影响比较大的贸易展如上海的“华交会”、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厦门的“投洽会”都无法与广交会相提并论。之所以说广交会不可比,主要有几大因素:第一,历时长,品牌影响力大。广交会已经历史50年100届,在国际上所享有的知名度是国内其它任何一个展会都无法比拟的。第二,展期好。每年四月份春交会、十月份秋交会展期,已占去了一年当中展览的黄金时段。其他展会的展期难安排。第三,买家多。广交会经过五十年的不间断运作,已拥有大量的买家资源。国外的买家都认广交会。豪华阵容的海外买家是广交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其他会展无法“克隆”的。而买家资源是一个展会要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办展最难得的资源。第四,成交。来参加广交会的人最大目的就是成交,来的人都是买家,而不像其他展会,有的仅仅是了解业界动向。这也是其他展会难以做到的。
    政府应退出展会?
    记者:业界有种声音,认为展会应市场化操作,政府应退出办展。你如何认为?
    沈丹阳:任何事物,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在中国,政府办展也一样。目前国内的市场纯净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参展企业往往有种心理,认为政府办展公信力更强,更可信。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确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企业办展时有骗展的事情发生。这些都使政府办展有市场。但是,在国外,行业协会办展的情况比较多,以市场化操作为主。
另外,从招展的角度来说,政府可动用的资源多,可以通过给补贴等吸引企业参展,如果是企业办展的话,难以和政府比。
尽管政府办展存在体制性的因素,但是,我依然认为,政府主导型会展不应是主流。国内的展会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市场化为主,以企业、协会办展为主体。而且,政府办展更应规范。
    会展业如何规范?
    记者:到目前为止,会展业作为一个产业还没有一部法规出台。你认为,政府办展在哪些方面需要规范?
    沈丹阳:是的,到目前为止,会展业只有一些相关的审批规定,作为一个产业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规。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就拿政府办展来说,有的是算得出来的,如财政拨了多少钱,有些是算不出来的,全市总动员各部门花的时间精力,也是公共资源。有了投入就要算投入产出比。政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投入产出怎么算,谁说了算?照理应该有一个好的评估,这个活动值不值得办。还有就是要有监督,该花多少钱,钱花了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现在评估没有,监督基本也没有。哪些展会应该政府去办,哪些应该让企业去办,也没有一个标准。因为国家缺乏对会展业管理的法规。
而且,就算是在现行的体制下,即便有一些是政府应该主导的事情,也应该逐步朝市场化的方向改进、转型。

上一篇: 马勇: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解读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