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陈泽炎:中国会议经济前景值得期待
发布时间:2007-07-02  更新时间:2007-07-02  作者:陈泽炎  点击次数:5058

    当前,继“展览经济热潮”之后,“会议经济热潮”又在全国兴起。被称为“会展经济”概念中的“会”,指的就是“会议”。“会展经济”从狭义上讲,是指“会议经济”和“展览经济”;从广义上讲,则还包括了“节事经济”、“赛事经济”、“演艺经济”等“活动经济”的内容。
  会议经济热潮兴起近年来,先是展览业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在这段时间里,被称之为“会展业”或“会展经济”的,其实主要指的是“展览业”和“展览经济”。但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会议产业”和“会议经济”的概念开始叫响起来,“会议经济”的热潮开始兴起。这主要表现在:以研讨“会议经济”、“会议产业”、“会议旅游”等内容的会议、论坛和培训活动多了起来。经过酝酿和准备,“会议经济”和“会议产业”方面的专业媒体于2007年初集中出现了。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会议组织和承办方面的专业书籍。其中,武少源所著《国际会议的组织与承办》一书在2007年3月获得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颁发的“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的最高类别———二等奖。一批会议服务企业陆续成立并积极拓展业务。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由旅行社或商务型酒店分立出来,现在,正成为积极承揽各种会议接待的主力机构。一些城市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会议产业,创建会议型城市”的努力目标。以瑞士“达沃斯论坛”机构落户中国,并计划从2007年9月起在中国大连举行沃斯论坛夏季年会为标志,一些国际著名的会议组织开始大规模登陆中国,带来新兴的中国会议市场发展的新格局。
  “会议产业”之波紧跟“展览产业”之波迭次兴起,可以认为主要缘于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由于“展览”活动形式较之“会议”具有更加显著的场面性,在促进贸易成交方面也更加具有直接性,所以主办者在考虑直接拉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时,一般会首选“展览”。由此展览形成了“先发”热潮。但是,当“展览”项目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会议”也就必然会被人们所关注。
  其次,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普遍认为,开会是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是主办者“驾轻就熟”的一种活动形式。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办会乃份内之事,不必再把工作任务分包出去,因此会议服务市场也就难以形成。
  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看,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没有成熟的第三产业或者其服务业的水平没有“达标”的话,是很难支撑会议产业发展的。
  市场需求推动会议经济发展
  会议市场的核心是存在着对于会议和会议服务的需求。当这种需求可以使用货币进行购买的时候,就会出现满足需求的供应方,也就会形成会议市场,这本是一般的经济学原理。具体到会议市场,实际存在着两大类需求:一是参加会议的需求,其需求方是会议的听众(即与会者);二是为开会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的需求,需求方是会议的承办者。对应着着这两种需求,就产生两类供应方:前者是会议的组织方,后者是会议的服务商。
  一般来说,不交会议注册费(或会务费)的那种“会议”原则上是不能算作会议市场里的“会议”。当然,这种会议有时也可能把一些会务工作分包出去,从而产生对服务的需求和购买。这时则形成一些局部性的会议服务市场。
  出现会议和会议服务市场以后,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便产生了相关提供供应的企业和商家,形成了专门从事这样工作的行当。再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把这样的专业性行当称之为会议产业。有了会议市场、会议产业,就必然会产生相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于是,又可以把它们统称为会议经济。
  会议市场现状与存在问题
  全世界一年有多少会议,各种说法不一。按照《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6—2007》的说法,大约有40万个,会议总开销2800亿美元。所谓“总开销”应当理解为会议的直接收入(注册费)和会议拉动的各种收入之和。如果按照展览活动拉动系数为“1:9”的模式考虑,则会议产业的直接收入应当是280亿美元的规模。
  中国会议市场正在形成中。大家都知道,中国党政会议为数众多乃是一个国情特色。据北京中万会议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千的介绍,中国每年会议开支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加入WTO以及对外开放,国内会议组织与服务的市场必将逐步形成并获得发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高级顾问、原中国贸促会会长俞哓松曾经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会议”大国,光是党政机关举行的会议就很多。每年“两会”要动用几千名机关工作人员去“办会”。如果设想经过发展,今后像“两会”这样大型的、政治性的会议也可以交给一个会议公司去承办的话,那时我国会议经济就足够发达了。
  当前发展我国会议经济的环境和条件是比较有利的。譬如:政府的一些会议正在逐步采用对会议服务进行采购的方式;全国协会、学会组织有大量的专业会议有待进入会议市场,并值得不断开拓;各种企业的会议(特别是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的会议)已经日渐增多起来;新兴的经济课题产生了大量可以讨论的题材,将形成各种论坛、研讨会;奖励旅游、会展旅游已经兴起;各地发展会展经济的热情高涨,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会议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非常利好因素等。
  但是,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议市场的主体发育得还不够。譬如:承接国内一般会议服务的公司较多,能承接大型国际会议或者策划组织大型国内外会议、论坛的机构较少;从旅行社分离出来组建会议服务公司的情况较多,规范性、国际性的会议型公司较少;一般性、普通型的工作人员较多,能策划组织、会国际交流的人才较少等。正因如此,我国目前缺少具有品牌效应的一些名牌会议、论坛活动。
  当前大的形势对“会议经济”、“会议产业”的发展比较有利。可以相信,中国会议经济的发展前景将是值得和可以期待的。

 

上一篇: 沈丹阳:从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看厦门国际会展职业学院的市场潜力和办学之路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