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特别关注
展陈空间光线能否更自然?
发布时间:2024-06-04  作者:简工博  点击次数:2240

“每次在博物馆、美术馆看完大展走出来,我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后来发现不仅是来自艺术的震撼,也来自馆内昏暗的打光。”市民刘露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吐槽文博场馆的打光问题,产生共鸣。动线昏暗、文字模糊、展品反光……随着文博热潮兴起,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文博场馆的展厅环境和陈设有了更高要求,不少观众希望展厅光线更自然。

  不过记者走访也发现,不同观众观展需求和感受不尽相同,这考验文博场馆策展陈列的智慧。

  刘露对不久前上海刚刚结束的一场热门画展印象深刻。展厅最后部分集中了此次展览最重要的作品,陈列相当有仪式感:这些作品疏朗地环挂在展厅里,光线打在这几件作品上,展厅其余部分几近黑暗,“进门就差点绊倒了”。等到下午4时左右从展厅出来,“迎面的阳光闪得我头脑嗡嗡作响”。

  因博物馆、美术馆展厅里昏暗光线带来的不适感不只室内外强烈对比。“本来展厅内光线就暗,文案与背景用色还非常接近,看场展览太‘费眼’了。”市民陈先生记得曾在一家大型美术馆观看展览,“背景墙是暗红色的,文字是粉红色的”。在和朋友交流时他被告知这样的颜色搭配不算“离谱”,“有的展览背景是浅棕色,文字偏淡黄,加上昏黄的灯光,不凑近了几乎就看不见”。

  而一些展品的反光问题直接影响观感。不久前的一场大型画展上,市民黄煌在拿手机拍摄一幅风景画时,惊讶地发现画面上空出现“三个太阳”,定睛一看原来是对着展品的灯。他搜索后发现,社交媒体上与他有相同状况的观众不少,一些晒出的照片中,反光甚至直接导致展品部分区域看不清楚。

  文博场馆的光线为何普遍偏暗?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样的光线首先是为保护文物和展品,特别是丝织品、书籍、字画等在强光照射下容易老化。此外,展厅与展品光线的对比更能突出重点,让展品更清晰。如今一些展览光线设计也会配合主题来营造氛围。

  “很多海外文博场馆会引入自然光线或在展厅模拟自然光,对观众眼睛更友好。”刘露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地参观时,那里都有接近自然光的展陈空间。

  上海的文博场馆也越来越重视观众对光线的感受。上博东馆每个楼层都设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户外区域,部分展厅还引入自然光线。此前已试运行的中国古代雕塑馆在不妨碍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调亮光线,使其接近自然光,既符合这些展品原来的陈设环境,也能更清晰地体现文物材质。浦东美术馆此前举办的“曾梵志:过往与此刻”,运用了相对自然的光线,部分展厅还有自然光引入,展品与户外风景相映。

  “展览的光线需要平衡各种不同需求。”有业内人士说,针对研究和观赏,光线有细节差别;而同样的光线1.8米以上的观众和孩子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肉眼观看和拿手机拍摄效果也不一样。不少观众走进文博场馆,还是习惯性地认为“凑得越近越好”,但对于一些体量巨大的展品,保持一定距离欣赏反而更合适。正在浦东美术馆举办的“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展上,有多幅尺寸巨大的油画展出。记者在现场看到,《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画幅非常高大,近距离观赏不仅画面顶部视觉畸变,边缘还会出现反光,在距离画面三米左右处观赏便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观众吴女士希望策展人、展馆方在展览开放前能以观众的视角走一遍,建议在新手观众普遍较多的情况下,尝试在展馆地上标记“最佳观赏位”,引导观众更好地欣赏展品。


来源:解放日报   



上一篇: 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拟在服贸会设展办会
下一篇: 孙成海:会展人应更多思考时代赋予的行业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