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差异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利用遵义的知名度、美誉度塑造城市个性化品牌?怎样把遵义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最近,遵义 市委提出了提升“转折之城”、打造“会议之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战略构想。这是对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崭新的形象定位,也是把遵义建设成与其知名度和影响 力相称城市的新举措。
盛名远播的“转折之城”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实现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性转折。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 出:“伟大的红军长征,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为我们党从挫折 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过胜 利和失败的长期比较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遵义人对自己的城市充满自豪感:翻开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命运的转折地,遵义最具影响力、最具伟大转折意义,并以唯一性被世人所共识且盛名远播。
“如果说遵义会议给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话,‘转折之城’的美誉则是遵义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提升‘转折之城’、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品 牌价值,对于正在大力实施‘三新一强’战略,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遵义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提升‘转折之城’,时 不我待、刻不容缓!”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如是说。
以打造“会议之都”为突破口
城市品牌是包含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内的综合品牌,对促进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亮出城市闪光点和个性特色,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成为遵义破围而生的战略抉择。
遵义明确了“转折之城”的特定历史内涵:因遵义会议而成就其美名,因“四渡赤水”而充满传奇色彩,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 壮志激励世人拼搏奋斗。遵义的干部说,体现“转折之城”的时代价值和经济意义,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形象载体,“会议之都”的城市个性定位无疑具有充当这 一形象载体的功能。从打造“会议之都”突破,应是提升“转折之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会议之都”,应当体现两层含义:一是各类工作会、座谈会、研讨 会、学术年会的举办地;二是专业性展会的举办地。
“遵义会议光照千秋,长征精神激励万代”,遵义会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至今还在享用着遵义会议及这次会议延续和拓展的伟大成果。 如果充分挖掘“转折之城”的内涵,全国的公司企业、社团组织都来遵义开会办展,接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 洗礼,从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中得以深刻启示,有助于事业发展。
遵义会议使遵义拥有享誉中外的知名度,无数中外客人前来探寻“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神奇。遵义的决策者说,大力改善“会议之都”的条件,让遵 义各行各业都争取承办全国性、全省性的展会,对外可以进一步扩大城市知名度,吸引企业和客商投资置业,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对内可以凝聚城市人气,提升市民 素质,增加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推动“和谐遵义”建设。
“会议之都”的核心是发展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会展经济与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同时,对经济有强力的拉动作用,可以带动旅游、商业、 物流、通讯、餐饮、住宿、广告、装潢等产业受益,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会展经济作为朝阳产业可以增加 就业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加快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遵义2007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实现了总体小康,正向全面小康迈进。但是,由于遵义经济资源化、重型化特征明显,经济增长过度倚重 于能源、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经济结构尚不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4%,低于全省6.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1个百分点。
遵义市代市长王晓光说,市委、市政府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遵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转折之城”的时 代特征和经济价值,努力地打造“会议之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使“会议之都”与红色旅游有机融合,使之成为推动遵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有效 突破口。
名城遵义蓄势待发
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二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一定知名度;三是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四是有发达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的会展服务业。
遵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1℃,是人类宜居城市之一;遵义交通便捷,黔渝铁路贯穿南北,兰州至海口和规划建设中的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在境内十字交叉,新舟机场即将启用,北上兰州、南下广州的城际快速铁路不久将开工建设,是西部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要道。
遵义市经济文化相对发展较快,因拥有“一栋楼”(遵义会议会址)和“一瓶酒”(茅台酒)享誉中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国酒文化名城”;遵义旅游资源富集,红色长征文化旅游堪称绝版,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古朴神秘,白色国酒文化旅游内涵丰富,荣获“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殊荣;城市品位独特,森林覆盖率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是“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 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连续6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
在已取得11块城市品牌的基础上,遵义正在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着力打造“廉洁高效 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按照“紧贴黔中经济圈、融入成 渝经济带、参与泛珠经济区”的思路,遵义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遵义拥有以凤凰山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 的会展服务业,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并有多次举办会展和大型赛事的经验。
多措并举发展会展经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一流会展场馆。当前,遵义市抓住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机遇,科学规划展馆及配套设施,避免小而散和贪大求洋,力求功能最优最特最完善,满足参展与会客人的生活、工作之需。
加快“双创”步伐,营造一流城市环境。当前,遵义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一建双创”活动,随着“六大环境”的持续建设,将有力促进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把遵义装扮成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也会再来”的城市。
淡化政府色彩,坚持市场运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办事,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运作,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让企业和消费者真正成为会展经济的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展览公司、行业协会、民间商会来遵办会办展,使会展经济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培养会展人才,培育展览公司。加快培养会展业策划人才,提高会务接待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育专门从事会展工作的名牌展览公司,使会展经济早日向专业化分工协作迈进。只有涌现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展览人才和名牌展览公司,才能使遵义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搭建载体平台,办好各种会展。坚持以量变求质变,积小胜为大胜,多办各种中小型展会;以酒、茶、竹等特色产业为依托,统筹举办全市各类专业会展。
开好头起好步,办好酒类博览会。遵义是“国酒之乡”,有国酒茅台及众多名优酒品牌,比邻地区还分布着全国有名的成系列酒类产业集群,在全国甚至 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遵义市对今年9月19日举办的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充满信心,决心办出高水准,扩大影响力,力争办成全国知名的年会,办成酒类专业 品牌会展,推动遵义会展经济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