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公布一批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
发改委指出,近年来,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但也出现了一些错用特色小镇概念甚至触碰耕地或生态红线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持续推动典型示范和规范纠偏。为进一步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经组织各地区全面梳理,形成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
通知称,为持续加强特色小镇典型示范工作,现推广来自20个精品特色小镇的“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
——聚力发展主导产业。福建厦门集美汽车小镇将大中型客车制造定位为主导产业,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平台,与吉林大学等高校深化技术人才合作,支持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集聚1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每年创造约130亿元工业产值。浙江宁波膜幻动力小镇将光学膜及动力装备制造定位为主导产业,精准施策培育引进宁波长阳科技公司、比利时邦奇动力等龙头企业,创造近400项发明专利,形成从基膜到功能膜的完整产业链和进口替代。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小镇将盛唐文化和丝路文化旅游定位为主导产业,依托唐长安西市原址进行再建,发展特色建筑、特色产品、特色演艺和特色餐饮,每年旅游收入达10多亿元。
——促进产城人文融合。江苏南京未来网络小镇在发展网络通信产业基础上完善现代社区功能和生态功能,建设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引进优质中小学、高校和医院,建成绿化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福建长乐东湖数字小镇在发展数字产业基础上完善商业服务功能和旅游功能,健全各类商业服务设施,建设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展馆,打造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湿地公园,吸纳1万多人就业居住。重庆荣昌安陶小镇在发展陶瓷制造产业基础上完善工业旅游功能,健全安富文化古街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安陶博物馆、陶艺展示场所和研学旅行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达300多万人次。四川绵竹玫瑰小镇在发展芳香产业基础上完善科技旅游功能,建成芳香科技研发转化中心、大马士革玫瑰基地和芳香产业链展示中心。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江苏常州石墨烯小镇以常州烯望建设发展公司为主要投资运营商,承担土地整理开发和公共设施建设,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集成化的企业培育生态链,吸引100多家企业(含6家上市公司)入驻发展。山东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以日照文化旅游公司为主要投资运营商,承担资源整合、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依靠社会力量办体育,吸引20多家体育企业入驻发展,举办40多项省级以上赛事,每年承接2000多名专业运动员驻训。辽宁沈阳永安机床小镇健全产业服务平台和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平台,吸引700多家数控机床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入驻发展。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广东深圳坂田创投小镇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中科软科技公司等70多家创新型企业入驻,每年贡献税收达20多亿元,带动约2万人就业。吉林辽源袜业小镇培育发展1200多家袜业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创牌+贴牌”双向发力,帮助农民“不离家、不离乡、出门进工厂”,带动约3万人就业。河北清河羊绒小镇建设集电商孵化、研发设计、质量认证于一体的多功能孵化器,引进2000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动约1万人就业。安徽芜湖殷港艺创小镇将旧厂房改造为文化艺术双创空间、将空心村改造为艺术家村,吸引100多家创业型企业入驻,带动约5000人就业。河北涞水京作家具小镇建设红木家具及文玩核桃集散中心,吸纳大量就业创业人员。
——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河南洛阳新材料及智能装备科创小镇健全制造业配套设施,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和智能标准厂房,吸引科研院所入驻建设研发中试基地,吸引多家高新企业入驻发展“绿色智造”“工业上楼”。天津津南小站稻耕文化小镇健全旅游业配套设施,优化特色街区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小镇客厅”、练兵园和稻作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每年举办稻米节和军事嘉年华等活动近300场。山东泰安泰山出版小镇健全出版印刷业配套设施,建设博物馆、会展中心、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一馆三中心”,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培训基地和创业基地“一院三基地”,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发展。
——承接改革探索试验。四川成都温江“三医”研发小镇建立医学、医药、医疗融合发展机制,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外的保税研发模式,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探索临床急需新药审评审批、外资医疗机构设立和境外医生执业,吸引62个研发项目落地,拥有在研医药和医疗器械800多种。湖南醴陵五彩陶瓷小镇创新便企政务服务模式,依托醴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承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100多项行政审批权限,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政务服务。
通知表示,各地区全面推动规范纠偏和自查自纠,淘汰整改一批“问题小镇”,努力促进特色小镇走上理性发展轨道。其中,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发展改革委工作成效尤为突出。经筛选,公布如下有警示效应的案例。
——淘汰“虚假特色小镇”。一些项目错用套用特色小镇概念进行宣传,如海口市“太禾小镇”实际是房地产小区项目,衡阳市“金甲梨园小镇”实际是农业综合体项目,现已更名。一些行政建制镇错误命名为“特色小镇”,如宽城县化皮溜子镇、阜蒙县十家子镇、萝北县名山镇、蒙阴县岱崮镇、平昌县驷马镇等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已整体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
——淘汰“虚拟特色小镇”。一些“特色小镇”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投资运营主体缺失,未开展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未落地开工建设。如淮南市“剪纸小镇”、宝鸡市“功夫小镇”、临泽县“戈壁农业小镇”停留在概念阶段,现已清理。
——淘汰触碰红线的特色小镇。个别特色小镇破坏生态环境和山水田园,如广南县八宝壮乡小镇触碰生态保护红线,现已淘汰出创建名单,并退回省级财政部门此前补助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个别特色小镇违法违规用地,如万年县贵澳农旅数据小镇违规占用农用地,现已整改并除名。
通知强调,各地区要把握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实行正面激励与负面纠偏“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