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会展业新常态面临新挑战
自5月起,全国各地逐渐恢复线下会展活动,会展业逐渐复苏。然而,会展企业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及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目前看,疫情还没有最终结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社会各界仍须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疫情对全球市场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疫情时期的防疫措施还将延续。会展业还是要客观面对状况,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积极抓住非常时期蕴藏的发展机遇。
当下, 控制风险将成重中之重。自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以来,暂停经贸往来是企业面对的最大挑战。为抗击疫情,全球广泛采取封锁措施,导致线下会展活动纷纷延期或取消。虽然目前国内各地的会展活动陆续放开,但全球疫情防控仍未结束,对线下大型聚会带来的影响还无法彻底消除。
因此,会展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长期持续的经济衰退、企业现金流压力、供应链中断等,都将影响会展项目的招商效果及项目规模,导致最终利润的减少。笔者认为,在当前特殊时期,会展企业在确保会展项目在线下举办的情况下,不宜在风险较大的新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要压缩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现金流及保住核心团队,以防范疫情长期防控或局部反弹给会展业带来的突发变数,做好长期抵御各种不利因素的准备。
就在笔者撰文之际,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由三级调整为二级。近期展览又被紧急叫停,其他城市对来自北京的人员进出也开始实施不同级别的限制。这再一次证明,线下会展活动经不起疫情的反复折腾。笔者认为,对于2020年有风险且不确定因素太多的情况下,商业性大型会展活动可权衡取消举办。可以考虑深耕产业,化整为零,举办一些精准的小型线下会展活动,帮助企业促进业务往来。笔者正在尝试通过线上长期建立供需连接,提前预约线下见面需求,一旦条件成熟,就在线下举办专题性且能带来收入的线下会展活动。
不可否认,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总能在危机中看到希望。在全球疫情之下,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新的认知,与保民生相关的产业蕴含大量机会,尤其是卫生、教育、护理和社会安全网络方面。各地的“封锁”措施导致大众的行为发生变化。未来,工业、经济和社会运行也有可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比如,在居家办公或学习的过程中,公众感受到技术增强型的学习、工作和生产方式,以及远程医疗、物流、知识经济等带来的诸多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支持可持续消费和出行习惯的改变。这些变革会使很多产业存在开发新的会展活动项目,或者以新模式满足社会新需求的机会。
此外,科技所带来的机遇也不容忽视,各类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更可持续、数字化的运营模式。疫情期间,钉钉、企业微信、飞书、腾讯会议、Zoom等网络协作工具发展迅速,并且不断迭代升级,功能更强大,支持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的平台层出不穷,云开发技术也变得越来越便捷。科技的进步都为会展业带来数字化升级转型的机遇。用好这些大平台和云技术,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搭建会展活动项目的小平台,并能够服务于产业和企业,才能形成线上线下的数字化能力。对于会展活动的主办方来说,提升数字化能力有利于快速、敏捷地应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突变状况,并在后疫情时代进入精益办展的新模式,即精准防控、精准对接、精准运营,这些都有利于实现会展的新商业价值,推动会展活动项目的良性增长。笔者建议,会展企业应尽快用可控的风险承受能力实践新的会展服务模式,再根据需求不断调整方向,形成疫情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认知+实践”才是应对危机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对,那些规模较大的会展机构、具有品牌的会展项目,在疫情后将得到快速恢复。同时,展馆在调整档期时也会给予大型会展机构和品牌会展活动优先支持和政策的倾斜。但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会展企业,不管是组展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合作对于中小型会展机构至关重要。建立开放合作的数字化平台可为跨地域跨领域的合作提供共享信息、共享资源的平台,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可帮助大多数会展企业快速地策划、组织和实施一些低投入的新会展项目,以及到新的城市去举办会展,通过差异化、数字化降低会展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数字化共创平台,业界可以共享员工、项目,并从招商招展、组织观众、项目营销、嘉宾邀请等环节开展合作、相互支持,从而推动会展企业的业务增长。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 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