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抗击疫情 >> 专家观点
会展业应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24  更新时间:2020-03-26  作者:  点击次数:4241

会展业应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浙江万里学院教授  任国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服务业、尤其是对会展业的影响。由于至今我们尚不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也意味着很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难以明确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所以也无法从根本上预防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展业作为人员高度集聚扩散的平台,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未雨绸缪,提早防范。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会展业抵御和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面对危机会展企业暴露的问题

本次疫情期间,很多省市政府和会展行业协会都对企业受到的影响做了深入系统的调研,也彰显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和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功能。通过调研数据我们也可以发现,会展企业在应对危机方面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

1.会展主办企业规模偏小。我国现有的会展企业中,普遍规模较小。很多会展主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多在100万—300万之间,超过500万的数量偏少。企业的规模较小、业务单一,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流动性差,难以满足支出需要,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偏弱。

2.缺少高质量的风险预案。一是尽管很多城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对会展项目主办单位提出制定展会风险预案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政府项目会制定风险预案,很多企业举办的项目却很少设置风险预案。二是风险预案的内容过于肤浅。很多企业认为风险预案不过是个形式,最多也就是知道出了问题应找哪个单位、打那个电话而已,并没有真正思考风险预案对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后的实际作用。三是很多风险预案都局限在应对,而没有考虑反败为胜,缺少替代性方案和措施。所以多数会展项目的风险预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也难以在危机到来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业务缺少核心竞争力。现有展览项目的运作,大多数是经验主导型,主要是凭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的业务经验,缺少对国内外项目、展品、市场和展客商供需关系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往往是三靠项目:一是靠城市的公共设施资源,二是靠城市产业题材和档期资源,三是靠产业和市场的惯性。项目题材的同质化和展品的大众化,导致项目举办的准入门槛低,项目的附加值低,展位销售价格低,项目收入仅能维持企业的运转,一旦遇到外部风险,企业难以承受,甚至几个月的停摆就会导致企业亏损和濒临倒闭。

4.缺少系统的风险共担机制。迄今为止,我国会展业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会展项目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政府层面,尚未明确出台大型公共危机补偿方案和规章,很多城市在SARS期间对会展企业的补偿也都是临时性措施,不具有可借鉴、可持续的特征。市场层面,多限于现有的人身、财产保险,缺少直接服务于会展项目的专项保险服务体系,难以形成会展企业风险共担的局面。        

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为进一步提升会展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我们应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应对工作。未来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壮大会展企业自身规模。我国已经有部分城市重视到这一点,并从系统考虑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角度,组建企业集团,提升城市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提升会展项目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强会展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会展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没有科学价值产业难以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要对会展业发展的动力学、运动学、层次学、结构学等方面的原理开展深入研究,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提高会展业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二是强化技术创新理念。要科学分析会展项目题材与规模、展品的信息不对称、展客商供需关系等方面的内在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避免出现会展项目同质同构、项目规模与题材数量不匹配、展客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三是要加强会展行业标准的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会展业管理体系,提升会展业发展的层次性和科学化,努力发挥会展大国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提升会展项目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3.推进会展企业分级管理。不同的会展项目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消费类会展项目的展客商群体主要来自于本市及周边地区,主办单位投入偏低,往往受到公共危机影响偏小。专业类,尤其是国际性的大型专业类会展项目,展客商来源相对广泛,主办单位前期投入较大,一旦遇到公共危机,损失惨重。所以,应重视会展企业评级制度,建立会展业评级标准,发布会展企业评级数据。政府也应根据会展企业的级别和实力,科学选择合适的会展企业举办会展项目,尤其是政府资金投入较大的会展项目。

4.建立会展项目准入机制。展会题材作为会展业最重要的资源,不仅是企业举办会展项目的基础,也是城市的公共资源。对城市重要题材的会展项目,政府对主办企业的规模应该有具体的要求,避免出现“烂尾项目”,浪费甚至是毁坏城市会展项目的题材资源。对政府资金投入的项目,在招投标环节应明确投标企业的规模要求。原则上,企业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会展项目招投标的标的额。

5.做好会展项目风险预案。本次疫情结束后,建议会展企业认真考虑制订会展项目应急预案的工作,政府也应对会展主办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合格的风险预案不能举办会展项目。风险预案在满足会展危机应对基本要求的同时,也尽可能为会展项目设计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使会展风险预案真正成为企业抵御风险、转危为机的重要手段,以避免危机出现后的被动损失。

6.强化会展产业技术提升。会展是知识密集型和创意密集型产业,会展项目也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在会展项目的举办过程中,应加强会展案例的研究、会展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和智能智慧手段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会展项目“靠天吃饭”的问题。在理论上,要深入发掘会展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在方法构建上,要重视形成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相关环境的内在关系;在数据积累方面,要通过系统构建会展大数据系统,科学分析预判会展业发展可能遇到的形势与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大对会展管理相关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设备的开发与生产,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障。

7.建设会展风险共担体系。会展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产业和项目的风险很容易转化为产业和社会风险。要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系统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政府层面,要积极推进大型会展活动风险补偿机制的构建;市场层面,鼓励保险公司结合会展项目设立会展公共危机险。对投保公共危机险种的企业,政府应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给予必要的配套支持。


信息来源:会展参考 2020-02-18



上一篇: 会展协会的生态化理念提升及其作为
下一篇: “十四五”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新前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