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抗击疫情 >> 专家观点
产业复苏期,“内容智造”需要高度重视
发布时间:2020-03-23  更新时间:2020-03-23  作者:  点击次数:74560

产业复苏期,“内容智造”需要高度重视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与品牌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张晓明

 

在疫情逐渐明朗化和复工复学意识逐步浓厚的背景下,会展产业正呈现以下特征:

1.线上直播“迅猛”延伸、此起彼伏,公众应接不暇、无可适从。很关键的是,质量参差不齐,精品不多而“粗品滥品”不少!

2.各类企业陆续复工,虽进程悬殊,但至少在逐步返程归岗,甚至有的企业基本已全部到位,但总体方向不明、马力不足!

3.国内外展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展会陆续取消,圈内议论相对频繁,一时对业界信心冲击不小,业界观望情绪明显出现!

4.学界业界专家文章仍大量出现,看起来虽热闹非凡,但高沉淀性文章不多,标题党文章不时出现,可读性有所下降!

5.在集中学习基础上的深层次讨论开始出现,抛开过于浮躁的心理思考后续的新业务开拓,是近期十分可喜的新动向!

主编呼吁    

基于以上动态,主编呼吁:内容为王,精品至上,在复苏期,我们要高度重视“内容智造!为了产业发展,业内人需励精图治,注重精度,多出精品。

部分主体纯粹为了发声,不顾内容粗制滥造而“疯狂”传播,影响行业视野,最终可能坏了企业与专家名声。

优化线上直播的内容设计

疫情来临与蔓延让线上直播成了宠儿,并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然而当下直播在值得提倡的同时却扰乱了学习视野。前期更多讨论直播技术,近期则更关注直播质量和主旨内容。眼下直播有几种类型:模仿发声型,看人家轮番登台而有些耐不住(后知后觉);意外拓展型,偶尔拨动某根弦而匆匆上马(忽发奇想);消极启动型,觉得没动静似乎无可交代(思维落后);积极准备型,尽管行事不早但精心谋划(值得提倡)......

除积极准备型外,其他直播由于多方面原因几乎都存在粗制滥造,体现在:直播人睡意朦胧、演讲磕磕碰碰,愧对茫茫业内人;内容毫无新意,至今还在谈疫情影响(上个月的事),让业界瞬间进入过去式;准备不足、从头到脚念稿子,让人直接想关掉视频;不注重场景布置,号称内容好而不显内容之精致,打消后期收看欲望;也有的不知所云,看似一档节目而空洞无物,一次之后绝不在同一地跌倒......

真的特期待这方面能积极好转。原本近期就压抑,看到直播如此对待耐心观众,实在于心不忍。无论举办方动机如何,无论你多么想发声,请善待你的观众!请那些粗制滥造的直播在视野中迅速离场!因而,直播主办者务必请注意几个问题:

1.重点保证播出内容,达不到一定精度则请不必滥竽充数;

2.适当考虑总体时长,过长没内容的瞎聊只能被嗤之以鼻;

3.注意直播场景设置,太寒碜的节目将会为观众直接过滤:

4.重视嘉宾事前沟通,充分有效交流能明显提高播出质量;

5.注重阶段学习重点,过多回味过去只能在瞬间淡出视野。

突然想到著名培训师马国宜,经常会就PPT内容与嘉宾做深入沟通。自然,这和该公司的培训始终能得到业内高度认可直接相关。

精确返岗员工的工作内容  

慢慢地,员工们终于回归岗位,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行情,毕竟人员的逐步回归多少可产生一些生产力。然而,对于多大程度的员工值得返岗,返岗后人员如何做事,却也众说纷纭。无论多少员工最终返岗,近一个月的工作内容,十分值得关注。

第一层意思,我并不赞成一刀切式的“不裁员不减薪”。企业有优胜劣汰,员工也要逐步提升。当下的企业业绩为先,效益至上。目前社会并不提倡员工只是忠诚而无太多作为,更希望员工有想法创新未来。因而,没疫情时会裁人,有疫情时何必硬撑着继续接纳?企业要活着是现实的,企业主没必要明着欺骗自己。疫情期,投入与产出很不成比例,适当减薪又有啥不可以!因而,适当减员降薪完全有理,因为平时有些员工就没特别用心投入上班!

第二层意思,保留多数核心员工是企业需要努力保证的,不可因一场疫情散了人心、乱了阵营。从深层次上看,核心员工就要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共同挑责任,为疫情后的业务大增长早做谋划。所以,我特别赞同北京逸格天骄副总经理李益的坚守核心员工的观点。进而,在某种程度上说,既然人员更加精干,相比之前,员工在近期的工作更值得精细化,更值得有目标性。这样的思考才更有未来!

放羊式的学习基本没用处,隔靴搔痒的“额外业务拓展”实在是庸人自扰,忽发奇想。多想想核心的业务与未来的走向,多看看同类企业的动态,或许工作节奏可以更快,思考的内容可以更精致,最终企业的恢复也将更为快捷,展会复苏也将更成功。重要关头,高层的思维很有指向性,但也要关注人员动态,注意吸收合理化思维。

确保传播内容的精确程度  

展会内容的进展信息,在近期成为传播热点。业界的沟通是好事,相关社群间的“勤快”转发也很棒,但如何看待展会内容的真实性,却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殷勤”地转发不知所云或没法证实的信息,难免是复苏期的悲哀。请快快停止不够合理的想法与做法!媒介上刚说为展会“做准备”,这边就解读成“如期举行”,这真的有些不可取。

时不时见群友说,**展会又取消了,**国际性活动没想到也被CANCEL......或许,部分业内人士经历一段时间沉默后,似乎有点麻木。基于现在的疫情,你何必还寄希望于原先设计的展会在近期能突然出现几乎不可能的结果。如果出现了,那只能说前面的疫情是假的。说白了,即便是勉强通过各种方法保证其能顺利开展,除提供些许信息或体现复苏迹象之外,又有多少实质意义呢?所以,许多认为该发生的基本上都会发生,何必侥幸,何需期待?

所以,近期在各种社群提供各种真实信息,太必要了。顾学斌主席时常在第一时间传递国外展会的确切消息,群友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动态。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之质量。经常看见一些没有依据的八卦新闻,于己于行业无益!无质的大量信息传播,危害不轻!与其期待一些不切实际的结果,还不如潜心思考,积极探索复苏后我们该立即做什么?后续我们可以做哪些拓展?

保证评论话题的足够质地  

专家及精英评论仍在往前延伸。相对于疫情初期的专家言论,眼下一些公众号文章或专家评论虽有一定转载与阅读量,却多少有标题党之嫌:看起来有点吸引力,但内容没有太多力度。说穿了,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白看谁还看?标题之下,看完了找不到想看的内容,那是文章的不应该。消磨了时间,收获了空白。长此以往,如若还是我行我素,那对不起,你发你的,我直接飘过。

进展中时不时有一些亮点。昨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黄先海教授的“疫情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如何破解困局”,精彩的一小时演讲,精要而富有层次,尽管未必一定针对会展产业,却对多种产业发展有鲜明的借鉴,对提振复苏信心大有好处。上一周,成都市会议及展览服务行业协会主办的“春愈暖”云论坛,精彩多多,场景布置与主持风格富有特色,专家们思考的内容也愈来愈有深度了。今天下午的“让环保展具进入每一个展示空间”的公开课,尽管人数未必特别多,但都是干货,也对行业发展有潜在影响。所以,这样的内容与质量更值得提倡与广而学习。

因而从现在看,专家的简单论述及评论或许会越来越没有广泛的市场,深度的思考与观点的交锋或许将成为新热点。就着稿子读一读,和业内人过上个把小时,后续基本没啥空间,也没啥吸引力。公众号文章,可能需要出现一些对同一问题的集中探讨并有所对策;直播类节目,可能需要多位专家就一个问题集中突破。相信这样的议题设计与嘉宾阵容会更有天地,更受业界欢迎。

引导社群讨论的主题设计  

业界讨论什么,其实在圈内很敏感。社群的质量与话题设计及社群组成密切相关。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微信社群,群主很重要,群友们更为关键。社群的话题设计是群友的核心维系所在,也是社群具有足够温度的重要体现,因而很值得群友们积极维护并主动参与。在疫情恢复期,这样的互动探讨更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明说生态会展”微信群,一群早已满500人,二群也已近180人。两个群尤其是二群,近期异常活跃,讨论话题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入。群主主张资源整合,能接受会展相关业务发布,但排斥纯粹的广告业务。个别群友在群内除发布自身业务外常年几乎没任何互动,迟早将遣送出局。默默地潜水而十分“滋润”地吸收养分,迟早将失去这样的机会。

国外的展会动态交流是近期的一大交流热点,引经据典的国外信息对群友意识复苏有很多促进。会展中台建设、会展信息化进展、绿色展装动态、生态会展构建,一直是热门话题。由于部分新群友的进入,话题有了更多触角,也有了更多共鸣。这样的现象是十分可惜的,值得继续提倡。

沟通问题不在输赢对错,增加思考提升理念乃是根本。相对中肯的建议更耐听,过于固执的看法不够接地气。但无论如何,坚持高质量的讨论,是社群沟通的生命力所在。深入的探讨已经起步,期待后续的互动更为精彩而富有力度。


信息来源:明说生态会展 2020-03-12



上一篇: 重振广西会展经济 熊智琳认为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下一篇: “十四五”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新前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