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季路德:盼望建造城市发展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10-28  更新时间:2019-10-28  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季路德  点击次数:109058

一、起因

今天是10月24日,还有一周,上海世博会闭幕九年了。世博会期间,我在主题演绎部工作时曾思考,世博会之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能留下什么。我盼望能有个博物馆,把上海世博会对主题的思考和呈现永久、系统地保留下来。当时只是一个念头,世博会之后,上海市建造了世博会博物馆,这个念头也就淡漠了,但实际上从未消失。世博会之后,我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工作,又参与了世界城市日的一些活动,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开始收集记录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回忆,内心感觉,不能停留在记录世博会百年历史这个角度来看上海世博会的价值。毕竟世博会是全世界才几年一次的项目,我们不可能常年举办。我们立足中国,立足上海,研究、记录上海世博会,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发展,不是为了某个国际组织。我们今天总结世博遗产,重点不是向民众介绍伦敦世博会水晶宫怎么回事,美国的爱迪生有什么发明,当年中国茅台酒如何香满场馆,吸引观众。我们更需要的,不是世博会本身,而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总结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经验,来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指引方向。

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建造展示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博物馆,也就是城市发展博物馆,要比单纯展示世博会一百多年历史的博物馆更有价值。

二、为什么

1、响应时代需求

中国是农业大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城市化率不到20%。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城市化、工业化并行的发展模式,既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也给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巨大的挑战。四十年来,四亿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城市迅速扩张,人与人的矛盾、人与城市的矛盾、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我们。很多问题,包括贫富差别、吏治腐败、城乡统筹失调、环境污染,看上去是具体某人某机构的失责,往深里说,是中国从农耕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难以避免的代价,是城市发展势头超越了城市管理系统的表现。探索正确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过程面临的艰巨任务;建造城市发展博物馆,系统展示人类城市化过程,符合时代需要。城市发展博物馆可以和已成立的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一起,设立“上海国际城市论坛”,邀请各国城市管理者、学术界人士、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讨论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发挥上海世博会价值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与生活,当时在选择这个主题时,就是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实践,考虑到全球进入城市化时代。而实际上,城市化的话题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思考。所有的国家都围绕城市主题进行展示,中国作为东道国,也在自己的国家馆里提出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在五个主题馆里充分表现了城市化过程中,人、城市、环境的内在逻辑联系。除此之外,世博会闭幕时召开的高峰论坛上提出了《上海宣言》,这个宣言,以及在上海世博会之后根据宣言发展而来的《上海手册》,系统地提出了城市管理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今后城市化道路的模式和理念。这些宝贵的城市发展思想,不应该在耗资巨大的上海世博会之后被束之高阁,而应该在一个权威的国际平台上,比如博物馆、常设论坛或者研究机构,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并付诸实践。

3、填补文化公益项目中的空白点

博物馆是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有系统地对人类的精神探索和物质改造实践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根据主办方来划分,大致有三类,即文化管理部门所有、行业自有、民间自办。文化管理部门所有的博物馆,展示内容多为某地的历史、文物,或重大事件,例如省、市博物馆,各类纪念馆等;行业性博物馆,展示内容多为各专业介绍,例如电力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军事博物馆;民间自办博物馆,多为收藏品,比如筷子、火花、钟表等等。

很多地方的城市规划馆,已从单纯介绍城市硬件建设,上升为城市发展道路的探索,但即使这样,也只停留在本城发展历史。迄今为止,尚未看到全面系统介绍人类城市起源、发展、成熟、更新历史的博物馆。建造城市发展博物馆,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为上海的博物馆事业,为上海文化高地添砖加瓦。

三、是什么

如果我进入城市发展博物馆,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展示。

序厅展示中国古代城市遗址模型,比如河南洛阳二里头,比如汉唐时期的长安城,或者宋朝时期的汴京。城市发展博物馆反映全人类城市发展历史,那么全馆可以从中华民族城市早期发展成就开始。二里头遗址表现的文化,其年代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尽管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夏朝的真实性尚有存疑,但是二里头遗址是客观存在,这个遗址记录了中华上古先民开始聚集建城的历史,对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例如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已有百万人口(也有说80万的),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全世界,应该属于顶级城市了吧。此外,古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可圈可点。比如今天城市里常见的“坊”,最初就是唐朝长安城为了便于居住和城市管理而出现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现的表现宋朝时期汴京繁荣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后我想看到的是“城市生命”厅。上海世博会有个主题馆“城市生命馆”,这是把城市理解为有机体,把城市的某个部分解读为人体的某个部分而策划设计的。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角度!城市确实应当被理解为“生命”。“城市生命”厅向我们展现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起源、发展、兴盛、衰落、更新的历史。比如关于城市起源,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过程中,上海社科院郁鸿胜等学者就总结出提出“防”“市”“礼”“地”“居”的说法,从军事、经济、政治、地理、生活等角度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关于发展、兴盛、衰落等现象,古今中外更是有数不清的例子。通过这个厅,我们可以直观体会到城市确实是一个活的有机体。

接下来应该是“城市家园”厅。这里展现具体的一座城市,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家园。首先是城市经济、城市文化这两个方面,它们分别为我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然后是政治或者公共管理(孙中山先生说了嘛,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展现城市管理系统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各种信息如何传输、处理、反馈;然后是对外关系,包括城与城的关系,城与周边乡村的关系,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然后,以上各个系统,即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政治(管理)、城市生态这四个方面,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城市社会,五大建设在城市里得到集中体现。

接下来看到“城市探索”厅,这个厅反映了人类为了更美好的城市和更美好的生活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罗伯特·欧文的新和谐移民试验区,到《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到芒福德关于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文化更新换代的研究,从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到上海世博会的《上海宣言》,特别是上海世博会期间,世界各国展现的本国城市发展的成就、各个论坛上关于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都在这个厅里得到展现。我们在这个厅里了解到城市发展背后的科学精神,进一步理解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

接下来是“城市特色”厅。在这里,我想看到全球或者中国十大旅游城市;十大工业城市;十大“故都”城市;十大更新城市——即原来是依托某个产业,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产业转换,因而转变发展模式的城市;十大文化名城;等等。此外,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优秀案例,可以放在这里,让参观者体会到“创新”“最新”“有价值”。

最后可以设一个“城市畅想”厅。这里可以有学者关于未来城市的设想,比如海洋城市、太空城市、沙漠城市、花园城市等,也可以让参观者特别是学生们留下他们的想象。

当然,实际建造后的博物馆很可能不是这样,或者展馆主线大致如此,具体展项技术、互动体验方式有很多创新。不管如何,是观众在看了这个博物馆后,应该对“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这三个问题有新的体会。

四、如何

这样一个博物馆,是一个很大的文化公益项目,当然不奢望一篇短文能推动立项。作为初步思考,我觉得如果希望推进,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

1、展品

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主题馆,博物馆的一个特征是要有实物展品,不能只是多媒体装置、平面和立体艺术。如果要反映全球城市发展历史,必须要有一些实物。这可能是最难的!大概只能尽量收集。

2、展馆主体

如果是上海建造这个博物馆,个人认为有三条路径:

一是依托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目前的展现全球世博会历史的框架下,加设上海世博会主题分馆,这个分馆要厚今薄古、以我为主,不知道是否会与国际展览局协议有冲突,也许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二是依托上海城市规划馆,在表现城市物质外壳的同时,增加社会文化元素,在表现上海本地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城市元素。以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为综合反映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的博物馆。

三是建造全新的城市博物馆,这样既可填补上海此类博物馆缺失的空白,也可为“世界城市日”与“世界城市论坛”提供研究团队和常年的展示平台。

3、实施力量

这方面也许是最不成问题的,只要庙堂诸公同意立项,落实资金,现有的团队很快就能把图纸设想变为现实。个人推荐意见是:

上海世博会的城市生命馆,主策划团队是中国美术学院。这个学院历史悠久,艺术创作与主题策划能力很强,能够承担城市发展博物馆的总体策划。

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是实施中国提出的世界城市日概念的具体机构,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在组织编写全球城市案例手册,能够承担城市发展博物馆的资料收集、理论研究工作。

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足迹馆,主策划团队是上海博物馆。这个团队是博物馆策划、组织方面的行家,能够承担城市发展博物馆的展品收集与互换、日常管理。

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全国各地城市馆、规划馆、展示馆的设计施工,占领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能够承担城市发展博物馆的设计施工。

五、他山之石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结束后,其主办机构“日本万国博览会协会” 转为“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机构”,世博会的盈余转为“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基金”,世博会园区被改造为大阪世博会纪念公园。

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基金的宗旨继承了世博会的精神,而不是单纯延续大阪世博会本身。该基金主要赞助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以及与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环保有关的国际事业。

设在大阪世博会纪念公园内的日本民族学博物馆创建于1974年,陈列面积5700平方米。该馆收藏有关世界各民族历史、语言、宗教、艺术、工艺、家庭结构、住所、织物、食物、器具以及手抄资料、照片、胶卷、档案、磁带、唱片等文物资料共约11万件。其展示部分相当于一部用实物组成的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其学术活动主要是搜集和调研世界各民族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民族学方面研究。

盼望上海世博会之后留下的事业,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单纯展现世博会本身。


上一篇: 唐雪:对会展集聚区建设的再思考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