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高等会展教育存在的四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08  更新时间:2018-03-08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与经贸学院院长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刘大可  点击次数:14425

在11月6日的厦门国际会展周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与经贸学院院长刘大可教授在“亚洲高校会展教育合作论坛”上发表了演讲,演讲主题是“高等教育为中国会展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刘院长从中国高等会展教育的发展历程讲起,分析了当今会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一系列提高教育水平的建议。以下是刘院长的演讲。

会展业为何要特别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刘院长认为,会展行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属于轻资产的行业,对人力资源依赖度高。而且,行业本身对人才要求也比较高,要求人才有创意、有丰富的经验。

目前国内会展业硬件发展很快,许多城市都修建了国际化大型展馆,但相比之下,优秀的国际化会展人才却明显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会展从业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绝大部分并不是会展专业科班出身,这就限制了现代会展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则秉承“行业发展、教育先行”的方针。刘院长以德国会展业为例讲述了德国的人才观,给与会同行很大启示。

全球高等会展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从全球角度来看,会展教育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早期的会展教育主要是从服务、接待会展客户的角度出发展开的,因而绝大多数学校设在旅游管理领域,我国目前教育部同样将会展经济与管理划归旅游管理类专业。

但是,现在的会展教育一方面继续注重服务接待教育,另一方面演变到教育学生如何去策划和组织活动。

而且,2000年之前全球几乎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会展专业,大多数只是旅游管理、商务管理等专业下设置的会展专业方向。

目前,包括中国、英国、美国、韩国等在内的诸多国家都已经设立独立的会展专业。会展业从零星分布的边缘学科发展到影响广泛的独立专业。

早期的会展教育是重在实操的职业教育,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会展教育都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既可以接受职业培训,也可以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会展教育也开始融合发展,走上了从相互参访到合作办学的高级国际化教育的路子。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会展专业就是典型的中德合作办学。此外还有海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已经得到教育部认可,学生可以拿到合作双方学校的证书。

会展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突破性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会展活动主要是用来交流信息、促进贸易的平台。但是近几年来,随着G20峰会、APEC会议、“一带一路”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一批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会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逐步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

中国可以利用会展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参与全球事务。很多学者已经对会展活动的这些功能拓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会展活动的功能认知实现了重大突破。

目前,国内对会展人才的培养也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从事会展教育的高校数量、会展学生的数量、会展学术著作的出版数量等均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教育大国。

据统计,目前中国独立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100多所,专科院校接近200所。而且近几年,全国会展专业本科和高职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在年年增长。2015年秋季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43910人,其中本科生为13214人(丁萍萍《2015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报告》)。

截止目前,高校为行业注入了近10万专业人才,很多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会展研究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走上国际舞台,并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高等会展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内高校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主要分四点。

第一,设置会展专业高校的影响力与会展活动的影响力不匹配。

近两年国内召开了许多大型会议,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金砖国家峰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一直在提升,但会展高校影响力提升幅度相对较小。

第二,会展师资的整体素质与会展教学科研的需求不匹配,具体数据参见下表:


统计发现,截止到2013年,核心论文数量为1818篇,而一般论文数量达到了4587篇,为核心论文数量的2.5倍。发表会展论文超过百篇的期刊是《商业现代化》、《中国商贸》和《旅游学刊》。此外,排外前30的期刊来源主要是经贸类、旅游类和体育类期刊,共发表会展论文2109篇,占全部期刊论文的33.5%。

第三,会展教育的影响力与会展专家的话语权不匹配。教育部教指委缺乏会展专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以及各种人才项目评选中缺少会展专家评委等,从而导致会展教育与研究在官方话语中缺位,会展教师成长机会少。

第四,会展教育的资源分布与会展学生的地区分布不匹配。发达地区和城市积累了优质的师资资源,在学位学历、国际化视野、研究能力、外语水平等方面处于优势,但招生规模有限;欠发达地区师资有限,但学生规模往往比较大。

提升中国高等会展教育的对策建议

看到了长处和不足,刘院长也对提升中国高等会展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优化机构配置,在更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会展专业和研究机构,提升会展研究的高度。

其次,加大对会展师资培养的支持力度,增加会展教师的成长机会,让教师拥有更多的职业自豪感。

再次,优化决策机制,加大会展专家在各种官方及社团机构中的话语权,打通会展教育的沟通渠道。

最后刘院长认为,既然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我们就应该大力发挥“互联网+”的优越性,推进网络教育,以技术手段推动优质会展教育资源共享。



上一篇: 如何做好展会的微信营销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